- 浏览: 57739 次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
泛泛evil:
总结的很好,谢谢分享
JavaScript -
wanxkl:
哇!总结的太好了。。凤哥哥,你好强大啊。。请问您跟凤姐什么关系 ...
css应用
一. Hibernate工作使用步骤?
1. 读取并解析配置文件
2. 读取并解析映射信息,创建SessionFactory
3. 打开Sesssion
4. 创建事务Transation
5. 持久化操作
6. 提交事务
7. 关闭Session
8. 关闭SesstionFactory
二.Hibernate的查询方式有几种?
(1)导航对象图检索方式。根据已经加载的对象,导航到其他对象。
(2)OID查询方式。根据对象的OID来查询对象。Session的get()和load()方法。
(3)HQL查询方式。HQL是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session的find()方法用于执行HQL查询语句。可以利用Query接口。
Query query = session.createQuery(“from Customer as c where c.name =: customerName”);
query.setString(“customerName”,”张三”);
List resultList = query.list();
(4)QBC查询方式。这种API封装了基于字符串形式的查询语句。
Criteria criteria = session.createCriteria(User.class);
Criterion criterion1 = Expession.like(“name”,”T%”);
Criterion criterion2 = Expession.eq(age,new Integer(30));
criteria = criteria.add(criterion1);
criteria = criteria.add(criterion2);
List resultList = criteria.list();
这种查询方式使用的较少,主要是在查询中需要用户输入一系列的查询条件,如果采用HQL查询代码会比较烦。
(5)本地SQL查询
三.Hibernate的检索策略有几种?
检索策略的作用域 |
可选的检索策略 |
默认的 |
运行时受影响的session的检索方法 |
类级别 |
立即和延迟 |
立即 |
影响load()方法 |
关联级别 |
立即,延迟,迫切左外连接 |
多对一和一对一关联为外连接 |
影响load(),get(),find()方法 |
一对多和多对多为立即检索 |
立即检索----立即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
延迟检索----延迟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只有当初次获取其属性或调用其方法时才加载。
如果将<class>元素的lazy熟悉设置为true,那么Load()方法是延迟加载。
而不管lazy是true或false,get()和find()方法永远是立即检索。
session.load()和session.get()的区别
Session.load/get方法均可以根据指定的实体类和id从数据库读取记录,并返回与之对应的实体对象。其区别在于:
如果未能发现符合条件的记录,get方法返回null,而load方法会抛出一个ObjectNotFoundException。执行load方法并不会真正去查询DB,只有当首次访问实体对象属性时才会去DB中真正查询。(即懒加载)
Load方法返回实体的代理类实例,而get方法永远直接返回实体类。
load支持延迟加载,get不支持延迟加载。
load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缓存和二级缓存中的现有数据,而get方法则仅仅在内部缓存中进行数据查找,如没有发现对应数据,将越过二级缓存,直接调用SQL完成数据读取。
四.Hibernate的缓存
Hibernate有2级缓存。
第一级缓存是session缓存,其是事务范围内的缓存,第一级缓存也是必需要的,无法清除。在第一级缓存中,每个持久化的实例对象都有一个OID.
第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是一个可以插拔的缓存插件,由SessionFactory负责管理。第二级缓存是进程范围内的或者群集范围内的缓存。
五.Hibernate中对象的状态有几种?
3种状态,瞬时状态,持久化状态,游离状态。
(1) 瞬时状态----刚用new语句创建,尚未持久化,没有被session所关联,DB中也没有对象的记录。
(2) 持久化状态----跟session关联,跟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对应。
(3) 游离状态-----由持久化对象转变而来,不再和session关联,数据库中有可能存在与之对应的记录。
六.Hibernate中关于继承关系的映射方式
(1)每个类分层结构一张表
优点:简单,只需要一张表,查询效率高。
缺点:需要在表中引入额外区分各个子类的字段,不能为所有的子类成员属性对应的字段定义Not null约束。
适用范围:查询性能要求高,子类属性不是很多时。
(2)每个子类一张表,每张表中仅仅包含在当前类中定义的属性,不包含父类或子类的成员属性。
优点:支持多态查询和关联查询,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规则。
缺点:查询效率不是很高,需要通过表的内连接或左外连接进行查询。
适用范围:子类属性非常多,需要对子类某些属性对应的字段加Not null约束,且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时。
(3)每个具体类一张表,每张表中包含在当前类及其父类中的所有成员属性对应的字段。
优点:可以对子类的成员属性定义Not null约束。
缺点:不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规则,而且每个表中都存在基类的多余字段。
适用范围:一般不使用。
七.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供用户选择。不同的隔离级别采用不同的锁类型来实现,在四种隔离级别中,Serializable的隔离级别最高,Read Uncommited的隔离级别最低。大多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ad Commited,如SqlServer,当然也有少部分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如Mysql
l Read Uncommited:读未提交数据(会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l Read Commited:读已提交数据(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l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会出现幻读)
l Serializable:串行化
八.Hibernate的懒加载原理。
所谓懒加载(lazy)就是延时加载,延迟加载。
什么时候用懒加载呢,我只能回答要用懒加载的时候就用懒加载。
至于为什么要用懒加载呢,就是当我们要访问的数据量过大时,明显用缓存不太合适,
因为内存容量有限 ,为了减少并发量,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
我们让数据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加载,这时我们就用到了懒加载。
延迟加载机制是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性能开销而提出来的,所谓延迟加载就是当在真正需要数据的时候,才真正执行数据加载操作。在Hibernate中提供了对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以及对集合的延迟加载,另外在Hibernate3中还提供了对属性的延迟加载。
A、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
如果想对实体对象使用延迟加载,必须要在实体的映射配置文件中进行相应的配置,如下所示:
1. <hibernate-mapping>
2.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lazy=”true”>
3. ……
4. </class>
5.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lazy=”true”>
……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将class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来开启实体的延迟加载特性。如果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1)
System.out.println(user.getName());(2)
当运行到(1)处时,Hibernate并没有发起对数据的查询,如果此时通过一些调试工具,观察此时user对象的内存快照,会惊奇的发现,此时返 回的可能是User$EnhancerByCGLIB$$bede8986类型的对象,而且其属性为null,这是怎么回 事?session.load()方法会返回实体对象的代理类对象,这里所返回的对象类型就是User对象的代理类对象。在Hibernate中通过使用 CGLIB,来实现动态构造一个目标对象的代理类对象,并且在代理类对象中包含目标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而且所有属性均被赋值为null。通过调试器显 示的内存快照,可以看出此时真正的User对象,是包含在代理对象的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中,当代码运行到(2)处时,此时 调用user.getName()方法,这时通过CGLIB赋予的回调机制,实际上调用CGLIB$CALBACK_0.getName()方法,当调用 该方法时,Hibernate会首先检查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是否为null,如果不为空,则调用目标对象的getName 方法,如果为空,则会发起数据库查询,生成类似这样的SQL语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来查询数据,并构造目标对象,并且将它赋值到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中。
这样,通过一个中间代理对象,Hibernate实现了实体的延迟加载,只有当用户真正发起获得实体对象属性的动作时,才真正会发起数据库查询操作。 所以实体的延迟加载是用通过中间代理类完成的,所以只有session.load()方法才会利用实体延迟加载,因为只有session.load()方 法才会返回实体类的代理类对象。
B、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
在Hibernate的延迟加载机制中,针对集合类型的应用,意义是最为重大的,因为这有可能使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为此Hibernate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其中包括对JDK Collection的独立实现,在一对多关联中,定义的用来容纳关联对象的Set集合,并不是java.util.Set类型或其子类型,而是 net.sf.hibernate.collection.Set类型,通过使用自定义集合类的实现,Hibernate实现了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为了 对集合类型使用延迟加载,必须如下配置实体类的关于关联的部分:
1. <hibernate-mapping>
2.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3. ……
4.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5. <key column=”user_id”/>
6.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7. </set>
8. </class>
9.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将<set>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来开启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特性。看下面的代码:
1.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2.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1)
3.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2)
4. while(it.hasNext()) {
5.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6.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7. }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1)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2)
while(it.hasNext()) {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
当程序执行到(1)处时,并不会发起对关联数据的查询来加载关联数据,只有运行到(2)处时,真正的数据读取操作才会开始,这时Hibernate会根据缓存中符合条件的数据索引,来查找符合条件的实体对象。
这里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数据索引,下面首先将说明什么是数据索引。在Hibernate中对集合类型进行缓存时,是分两部分进行缓存的,首先缓存集合中所有实体的id列表,然后缓存实体对象,这些实体对象的id列表,就是所谓的数据索引。当查找数据索引时,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这时就会一 条select SQL的执行,获得符合条件的数据,并构造实体对象集合和数据索引,然后返回实体对象的集合,并且将实体对象和数据索引纳入Hibernate的缓存之 中。另一方面,如果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则从数据索引中取出id列表,然后根据id在缓存中查找对应的实体,如果找到就从缓存中返回,如果没有找到,在发 起select SQL查询。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这就是集合类型的缓存策略。如果如下配置集合类型:
1. <hibernate-mapping>
2.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3. …
4.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5. <cache usage=”read-only”/>
6. <key column=”user_id”/>
7.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8. </set>
9. </class>
10.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cache usage=”read-only”/>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这里应用了<cache usage=”read-only”/>配置,如果采用这种策略来配置集合类型,Hibernate将只会对数据索引进行缓存,而不会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如上配置运行下面的代码:
1.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2.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3.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4. while(it.hasNext()) {
5.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6.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7. }
8. System.out.println(“Second query……”);
9. User user2=(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10. Collection it2=user2.getAddresses();
11. while(it2.hasNext()) {
12. Address address2=(Address)it2.next();
13. System.out.println(address2.getAddress());
14. }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
System.out.println(“Second query……”);
User user2=(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it2=user2.getAddresses();
while(it2.hasNext()) {
Address address2=(Address)it2.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2.getAddress());
}
运行这段代码,会得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user_id=’1’;
Tianjin
Dalian
Second query……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id=’2’;
Tianjin
Dalian
可以看到,当第二次执行查询时,执行了两条对address表的查询操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当第一次加载实体后,根据集合类型缓存策略的配 置,只对集合数据索引进行了缓存,而并没有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所以在第二次再次加载实体时,Hibernate找到了对应实体的数据索引,但是 根据数据索引,却无法在缓存中找到对应的实体,所以Hibernate根据找到的数据索引发起了两条select SQL的查询操作,这里造成了对性能的浪费,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必须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指定缓存策略,对集合类型进行配置:
1. <hibernate-mapping>
2.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3. ……
4.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5. <cache usage=”read-write”/>
6. <key column=”user_id”/>
7.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8. </set>
9. </class>
10.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cache usage=”read-write”/>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com.neusoft.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此时Hibernate会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进行缓存,再次运行上面的代码,将会得到类似如下的输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user_id=’1’;
Tianjin
Dalian
Second query……
Tianjin
Dalian
这时将不会再有根据数据索引进行查询的SQL语句,因为此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得集合类型中存放的实体对象。
C、属性延迟加载
在Hibernate3中,引入了一种新的特性——属性的延迟加载,这个机制又为获取高性能查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大数据对象读取时,假设在User 对象中有一个resume字段,该字段是一个java.sql.Clob类型,包含了用户的简历信息,当加载该对象时,不得不每一次都要加载这个字段,而 不论是否真的需要它,而且这种大数据对象的读取本身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在Hibernate2中,只有通过面向性能的粒度细分,来分解User类,来 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Hibernate3中,可以通过属性延迟加载机制,来使我们获得只有当我们真正需要操作这个字段时,才去读取这个字段数据的能力, 为此必须如下配置实体类:
1. <hibernate-mapping>
2.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3. ……
4. <property name=”resume” type=”java.sql.Clob” column=”resume” lazy=”true”/>
5. </class>
6.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neusoft.entity.User” table=”user”>
……
<property name=”resume” type=”java.sql.Clob” column=”resume” lazy=”true”/>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对<property>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true来开启属性的延迟加载,在Hibernate3中为了实现属性的延迟加载,使用了类增强器来对实体类的Class文件进行强化处理,通过增强器的增强,将CGLIB的回调机制逻辑,加入实体类,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属性的延迟加载,还是 通过CGLIB来实现的。CGLIB是Apache的一个开源工程,这个类库可以操纵java类的字节码,根据字节码来动态构造符合要求的类对象。根据上 面的配置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
1. String sql=”from User user where user.name=’zx’ ”;
2. Query query=session.createQuery(sql); (1)
3. List list=query.list();
4. for(int i=0;i<list.size();i++) {
5. User user=(User)list.get(i);
6. System.out.println(user.getName());
7. System.out.println(user.getResume()); (2)
8. }
String sql=”from User user where user.name=’zx’ ”;
Query query=session.createQuery(sql); (1)
List list=query.list();
for(int i=0;i<list.size();i++) {
User user=(User)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user.get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getResume()); (2)
}
当执行到(1)处时,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id,age,name from user where name=’zx’;
这时Hibernate会检索User实体中所有非延迟加载属性对应的字段数据,当执行到(2)处时,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resume from user where id=’1’;
这时会发起对resume字段数据真正的读取操作。
九.Hibernate中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关联关系
1.一对多关系
public class Department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集合类型必须定义成接口类型的
private Set<Employee> emps;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epartment depart;
}
Department.hbm.xml
<class name="Department">
<id name="id">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property name="name" />
<!-- inverse属性含义:是否放弃维护关联关系? -->
<set name="emps" cascade="save-update" inverse="true">
<key column="depart_id" />
<one-to-many class="Employee" />
</set>
</class>
Employee.hbm.xml
<class name="Employee" discriminator-value="0">
<id name="id">
<!-- <generator class="native" /> -->
<generator class="hilo" />
</id>
<property name="name" />
<many-to-one name="depart" column="depart_id" />
</class>
2.老师和学生的多对多关系
public class Teacher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et<Student> students;
}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et<Teacher> teachers;
}
Teacher.hbm.xml
<class name="Teacher">
<id name="id">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property name="name" />
<set name="students" table="teacher_student">
<!--先根据teacher_id到中间表teacher_student中去找对应的student_id -->
<key column="teacher_id" />
<!-- 再根据student_id到student表去查老师的信息 -->
<many-to-many class="Student" column="student_id" />
</set>
</class>
Student.hbm.xml
<class name="Student">
<id name="id">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property name="name" />
<set name="teachers" table="teacher_student">
<!--先根据student_id到中间表teacher_student中去找对应的teacher_id -->
<key column="student_id" />
<!-- 再根据teacher_id到teacher表去查老师的信息 -->
<many-to-many class="Teacher" column="teacher_id" />
</set>
</class>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事务未提交的更新新据。
不可重复读:在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返回的结果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就是,后续读取可以读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更新数据。相反,“可重复读”在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数据时,能够保证所读数据一样,也就是,后续读取不能读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更新数据。
幻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insert数据。
数据库中采用锁机制来预防并发事务的问题。
共享锁,排他锁,更新锁。
应用程序中可以采用悲观锁和乐观锁来避免问题。
(1)悲观锁---在应用程序中显示地为数据资源加锁。Select …for update;
(2)乐观锁---在数据库表中增加一个版本字段。
1.在数据库中条件查询速度很慢的时候,如何优化?
1.建索引
2.减少表之间的关联
3.优化sql,尽量让sql很快定位数据,不要让sql做全表查询,应该走索引,把数据量大的表排在前面
4.简化查询字段,没用的字段不要,已经对返回结果的控制,尽量返回少量数据
2.在Hibernate中进行多表查询,每个表中各取几个字段,也就是说查询出来的结果集并没有一个实体类与之对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一,按照Object[]数据取出数据,然后自己组bean
解决方案二,对每个表的bean写构造函数,比如表一要查出field1,field2两个字段,那么有一个构造函数就是Bean(type1 filed1,type2 field2) ,然后在hql里面就可以直接生成这个bean了。具体怎么用请看相关文档,我说的不是很清楚。
3.Session在加载实体对象时,将经过的过程:
首先,Hibernate中维持了两级缓存。第一级缓存由Session实例维护,其中保持了Session当前所有关联实体的数据,也称为内部缓存。而第二级缓存则存在于SessionFactory层次,由当前所有由本SessionFactory构造的Session实例共享。出于性能考虑,避免无谓的数据库访问,Session在调用数据库查询功能之前,会先在缓存中进行查询。首先在第一级缓存中,通过实体类型和id进行查找,如果第一级缓存查找命中,且数据状态合法,则直接返回。之后,Session会在当前“NonExists”记录中进行查找,如果“NonExists”记录中存在同样的查询条件,则返回null。“NonExists”记录了当前Session实例在之前所有查询操作中,未能查询到有效数据的查询条件(相当于一个查询黑名单列表)。如此一来,如果Session中一个无效的查询条件重复出现,即可迅速作出判断,从而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4。Hibernate的主键生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hilo
通过hi/lo 算法实现的主键生成机制,需要额外的数据库表保存主键生成历史状态。
2) seqhilo
与hilo 类似,通过hi/lo 算法实现的主键生成机制,只是主键历史状态保存在Sequence中,适用于支持Sequence的数据库,如Oracle。
3) increment
主键按数值顺序递增。此方式的实现机制为在当前应用实例中维持一个变量,以保存着当前的最大值,之后每次需要生成主键的时候将此值加1作为主键。这种方式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如果当前有多个实例访问同一个数据库,那么由于各个实例各自维护主键状态,不同实例可能生成同样的主键,从而造成主键重复异常。因此,如果同一数据库有多个实例访问,此方式必须避免使用。
4) identity
采用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如DB2、SQL Server、MySQL中的主键生成机制。
6) sequence
采用数据库提供的sequence 机制生成主键。如Oralce 中的Sequence。
7) native
由Hibernate根据底层数据库自行判断采用identity、hilo、sequence其中一种作为主键生成方式。
这几种生成OID标识符的方法,increment 比较常用,把标识符生成的权力交给Hibernate处理.但是当同时多个Hibernate应用操作同一个数据库,甚至同一张表的时候.就推荐使用identity 依赖底层数据库实现,但是数据库必须支持自动增长,当然针对不同的数据库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你不能确定你使用的数据库具体支持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native 让Hibernate来帮选择identity,sequence,或hilo.
另外由于常用的数据库,如Oracle、DB2、SQLServer、MySql 等,都提供了易用的主键生成机制(Auto-Increase 字段或者Sequence)。我们可以在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上,采用generator-class=native的主键生成方式。
发表评论
-
lucene3.0 例一
2012-09-11 20:18 665package com.lucene;import java. ... -
lucene3.0
2012-09-11 20:15 878全文搜索 核心:创建索引——查询索引--分词器 索引引擎: ... -
分布式存储(转载)
2012-06-05 15:42 1215L1、HTML静态化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 ... -
java设计原则
2012-04-05 16:50 838原则1:DRY(Don't repeat ... -
java静态、动态代理
2012-04-04 18:51 856JAVA的动态代理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常用的java设计模式 ... -
Hibernate声明事务
2011-09-17 16:25 902事务处理 第一种方式: 首先配置datasoure: ... -
javascript应用3
2011-09-10 15:14 958打开一个新页面:{ <script t ... -
javascript应用2
2011-09-10 15:09 902日期插件的应用:{ <script type=& ... -
javascript应用1
2011-09-10 15:00 978javascript {<!-- 1.j ... -
css应用
2011-09-10 14:59 911CSS 本章目标 1、CSS的定义、优势 2、css的基 ... -
Html
2011-09-10 14:56 931HTML 超链接:{ <a href=”http:/ ... -
jsp、el、jstl.doc
2011-09-10 14:53 1356serlvet和jsp区别和联系 jsp从本质上讲也是s ... -
Jdbc
2011-09-10 14:49 941jdbc操作数据库插入、更新、删除、查找 mysql数据 ... -
文件上传步骤
2011-09-10 14:47 774文件上传的简单方法:(原理性的实验) 1. <b ... -
中文乱码问题解决
2011-09-10 14:43 7621. post方式提交的数据 采用request.setCha ... -
事务传播特性与隔离级别
2011-09-10 14:38 809事务传播特性了解事务的几种传播特性 ... -
监听器
2011-09-10 14:36 903监听器概述 1.Listener是Servlet的监听器 ... -
过滤器
2011-09-10 14:35 12581. Servlet过滤器基础 Servlet过滤器是Se ... -
web编程常用配置2
2011-09-10 14:35 729c3p0.jar:C3PO是一个数据库连接池,Hibern ... -
web编程常用配置1
2011-09-10 14:33 992mysql数据库jdbc驱动 jdbcDriver = co ...
相关推荐
Hibernate.jar包,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包含 hibernate-commons-annotations-4.0.1.Final.jar hibernate-core-4.1.12.Final.jar hibernate-ehcache-4.1.12.Final.jar hibernate-entitymanager-...
"Hibernate入门到精通" Hibernate 是一个基于Java的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式来访问和操作关系数据库。下面是 Hibernate 的主要知识点: Hibernate 简介 ...
hibernate-commons-annotations-4.0.1.Final.jar hibernate-core-4.1.12.Final.jar hibernate-ehcache-4.1.12.Final.jar hibernate-entitymanager-4.1.12.Final.jar hibernate-jpa-2.0-api-1.0.1.Final.jar ...
项目原型:Struts2.3.16 + Spring4.1.1 + Hibernate4.3.6 二、 项目目的: 整合使用最新版本的三大框架(即Struts2、Spring4和Hibernate4),搭建项目架构原型。 项目架构原型:Struts2.3.16 + Spring4.1.1 + ...
【hibernate学习资料大全】 Hibernate 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它极大地简化了Java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这个压缩包包含了丰富的Hibernate学习资源,旨在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一强大的...
《Hibernate-Extensions全面指南》 Hibernate,作为Java领域中的一款著名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极大地简化了数据库操作。然而,为了满足更复杂的业务需求,Hibernate还提供了丰富的扩展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描述】中的"hibernate的jar包"指的是Hibernate框架的运行库文件,这些JAR文件包含了Hibernate的所有核心API、实现和依赖库,如Hibernate Commons Annotations、Hibernate EntityManager、Hibernate Core等。...
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它允许Java开发者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极大地简化了数据访问层的编程工作。这个压缩包包含了Hibernate的基础jar包,这些jar文件是开发Hibernate应用所...
HibernateTools是Java开发人员在使用Hibernate ORM框架时的有力辅助工具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简化数据库操作。在HibernateTools 3.2.4版本中,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特性与插件,以支持更便捷地进行对象关系...
Hibernate3 是一个强大的Java持久化框架,它允许开发者将数据库操作与业务逻辑解耦,使得应用程序的开发更为简便。这个“hibernate3全部jar包:hibernate3.jar.zip”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库文件,方便用户一次性下载并...
Hibernate3是一个广泛使用的Java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它允许开发者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处理数据库操作,极大地简化了Jav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在这个"Hibernate3的依赖包"中,包含了运行Hibernate3应用...
在Java开发环境中,与KingbaseV8数据库进行交互通常会用到Hibernate框架和JDBC驱动。 Hibernate是一个优秀的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它简化了Java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通过将Java对象与数据库表进行映射,...
标题中的“hibernate和MySQL的jar”指的是Hibernate ORM框架与MySQL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库。Hibernate是一种流行的Java对象关系映射(ORM)工具,它允许开发者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来操作数据库,而无需直接编写SQL...
标题"Hibernate 中文api 等学习资料"暗示了这是一组针对Hibernate ORM框架的中文学习资源,包括API文档和其他指南,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Hibernate。 描述中的"hibernate orm框架api中文文档,学习资料,...
包含hibernate所有所需jar包还有一些其他包日志包、jpa支持包等: 列如:hibernate-core-5.1.0.Final.jar hibernate-ehcache-5.1.0.Final.jar hibernate-entitymanager-5.1.0.Final.jar hibernate-envers-5.1.0....
Hibernate是一款强大的Java持久化框架,它简化了数据库与Java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是数据访问层的实现。本压缩包提供的是Hibernate入门所需的jar包,包括了Hibernate的核心库以及与之...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
Hibernate3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Java持久化框架,它允许开发者将对象模型与数据库关系模型进行映射,从而简化了数据存取的过程。这个压缩包“hibernate3必要jar包”显然是针对Hibernate3版本的,已经去除了冗余的库文件...
Hibernate 是一个著名的开源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它为Java开发者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持久化方式,使得在Java应用程序中操作数据库变得更加简单。这个“hibernate_3.2官方开发包”包含了所有你需要开发基于...
Hibernate是一款强大的Java持久化框架,它为Java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对象关系映射工具,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极大地简化了数据库操作。在Java应用中,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Hibernate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