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布式应用之中经常要将两台机器的命令打通,需要在A机器上触发B机器上的某条命令,比如,在做svn的主从同步服务过程中,需要在A机器上触发B机器上的 svn up /var/www/html 命令,在A机器上可以这样执行:
ssh 10.2.3.34 "svn up /var/www/html" 这条命令在控制台中执行的话会提示您需要输入B机器上的用户名密码,才能正常执行。问题是,如果要将这条命令写道shell 文件中,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机会让你去输入用户信息。
这样就需要事先在AB两台机器之间建立信任机制。
打通两台服务器的SSH的方法简单,只要执行以下步骤就行了:
1 假设都是用root用户,在A机器上cd /root/.ssh 然后执行命令ssh-keygen命令,
控制台会打印出以下提示,都敲击回车就行了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home/svnsync/.ssh/id_rsa): 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然后会在目录下产生一个新的公钥文件 id_rsa.pub,打开该公钥文件,将里面的内容拷贝下来
如果之前你使用的 adduser svnsync(此应该为受控机)为系统添加了一个专门做svn同步的用户帐户,此时需要先执行以下
su - svnsync,然后执行以下 ssh 123.123.123.123 (ip随便好了),之后就 cd /home/svnsync/.ssh
2 打开B服务器的 /root/.ssh目录,(假设当前登录的用户是 root用户)vi authorized_keys 该文件,将光标移动到文件最后一行,将剪贴板中的内容添加到文件的结尾。
注意:authorized_keys 这个文件需要有执行权限,执行chmod 700 authorized_keys 就行了
3最后在A 上执行ssh 10.2.3.34 "svn up /var/www/html"敲击回车之后,会显示确认对话框,输入“yes”就ok了
注:默认情况下 用户的 当前目录都会在 /home/目录下,例如:/home/baisui /home/user2 等,也有不是这个目录下的,比如:在服务器上安装了tomcat5,tomcat5的拥有者为tomcat用户,但是在/home 目录下没有该用户的文件夹,但是可以用过执行 “sudo vi /etc/passwd” 这个命令来查看:
tomcat:x:91:91:Tomcat:/usr/share/tomcat5:/bin/sh
有这么一条,说明tomcat的当前目录是 /usr/share/tomcat5 这个目录
另外,如果当前你没有root权限,如果要执行一些自动化的批处理,需要手工输入的话可以考虑使用 expect命令,可以帮你事半功倍,http://www.pythonclub.org/linux/expect http://www.tcl.tk/man/expect5.31/expect.1.html
以下这段代码可以在 远端服务器上的/home/yunjiu.llh 目录下创建一个tmp目录
#!/usr/bin/expect set timeout 30 #spawn ssh 172.24.157.108 expect -d<<EOF spawn ssh -l yunjiu.llh 172.24.157.104 expect "*assword*" send "123456\r" expect "*]*" #sleep 3 send "mkdir /home/yunjiu.llh/tmp\r" expect "*]*" exit
一个远程执行ssh 环境变量的问题:
执行如下代码:~/myscript.sh: line n: app: command not found,不能正常执行
显然在远程编辑 /etc/profile 文件没有效果,而是要 去编辑
vim /etc/bashrc,在文件最后export上环境变量
http://feihu.me/blog/2014/env-problem-when-ssh-executing-command-on-remote/
Ansible利用代理服务器操作私有云N台服务器
假设需要通过Ansible操作私有网络中的N台服务器,执行机器是在私有网络外部,连接Ansible操作客户端(A)的有一台代理服务器(B),B与私有网络中的其他机器(C)是通过私钥认证打通的。
进行这个操作需要确定两部分连接是正常的,首先A->B, 和B->私有网络中的机器C
A->C打通可以以下步骤来确定:
- 确认A上的Ansible操作端开启服务器Forward权限,vim /root/.ssh/config
-
Host * ForwardAgent yes ForwardX11 no KeepAlive yes ServerAliveInterval 30
ForwardAgent需要为yes - 确认A的公钥加入B的authorized_keys
- 先到B机器执行ssh-add操作,确认ssh-add -l是否正常加入想要的私钥
- 执行ssh-add -l 显示ssh-agent缓存中的秘钥配置,如果连接B的秘钥配置不在缓存中则进如下一步
- 在B机器中将操作/home/centos/.ssh/authorized_keys 将私钥对应的公钥添加进去
- 执行ssh-add files/id_rsa003 将私钥加入到ssh-agent中
- 验证ssh-add 是否成功,通过ssh到B机器 ssh centos@34.99.108.87 ,如正常登录哦则说明ssh-add 成功了
相关推荐
在IT行业中,尤其是在服务器管理与自动化运维领域,打通两台机器间的信任关系并进行文件分发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详细解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涉及相关知识点,包括LAMP/LNMP环境搭建、SSH...
- **生产环境部署**:推荐在两台具备HA机制的机器上同时部署RootServer和UpdateServer,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此外,还需要至少三台机器分别部署ChunkServer和MergeServer。 - **实验环境部署**:可以在单台服务器...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特别是五段式和七段式的实现方法及其优缺点。首先介绍了SVPWM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矢量的合成、扇区判断和矢量作用时间计算。接着详细解释了五段式和七段式的具体实现步骤,并提供了相应的Python和C语言代码示例。此外,还讨论了模块化搭建的方法,包括MATLAB/Simulink和C语言的实现。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SVPWM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SVPWM的工作原理,掌握五段式和七段式的实现方法,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SVPWM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SVPWM技术,同时引用的相关文献也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参考资料。
该MATLAB Simulink模型提供了与太阳能集成的储能系统(ESS)的综合仿真。该模型是为旨在探索、研究或原型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用户设计的。它包括模拟太阳能发电、电池存储和并网或独立系统的能源管理的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入电压可以根据用户而改变 特征 太阳能发电:模拟具有不同太阳辐照度的光伏(PV)系统。 两个储能系统的集成:引入两个动态储能系统来储存能量,它们是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被引入来处理由可再生能源引起的波动,锂离子电池被用于支持电网 电池储能: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池实施高效的充电和放电机制 能量管理系统(EMS):平衡光伏系统、电池和负载之间的能量流动。 负载动力学:支持可变负载条件,以测试系统的健壮性。 用户友好的设计:模块化和可定制的模型架构,易于适应。 应用程序 可再生能源的电网整合。 离网储能系统的开发。 理解ESS和太阳能概念的教育目的。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新能源汽车VCU(整车控制器)电控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首先介绍了VCU的重要性和主要职责,强调它是汽车的大脑,负责处理驾驶员操作信号并协调多个子系统的工作。接着阐述了VCU电控开发的具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以及测试验证四个主要环节。在软件开发部分,着重讲解了控制算法实现和通信协议的设计,展示了具体的代码示例。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如信号滤波、故障诊断等。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VCU电控开发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VCU电控开发全过程的学习者;帮助开发者掌握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产品落地的完整开发链路;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开发中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捷XD3 PLC驱动的六轴机器人项目,涵盖了硬件组合、梯形图编程、C语言编程以及维纶通触摸屏的应用。信捷XD3 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梯形图实现基本逻辑控制,如启动、停止、互锁等;C语言则用于处理复杂的运动轨迹规划和算法计算。维纶通触摸屏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参数设置和任务示教。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际项目中的经验和技巧,如梯形图的安全互锁设计、C语言中的浮点运算优化、触摸屏的通信配置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PLC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工程师,尤其是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PLC编程、C语言应用及人机交互设计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六轴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复杂问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代码示例,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快速上手并解决问题。
超过100个项目组成的项目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博途PLC中S型速度曲线加减速及其与位置轨迹规划相结合的技术。S型速度曲线通过平滑处理加速度,使得设备启动和停止时的速度变化更为柔和,减少了对机械设备的冲击。文中不仅解释了S型速度曲线的工作原理,还给出了具体的LAD语言和SCL语言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博途平台上实现这一功能。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位置轨迹规划的具体方法,如利用目标位置数组和循环条件判断来实现多点位置的平滑过渡。最后,文章分享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实践经验,强调了参数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对PLC编程有一定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平稳运动控制的工业设备,如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等。主要目标是减少设备启动和停止时的冲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调试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型速度曲线加减速及位置轨迹规划技术。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具体设备特性和需求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15状态INS/GPS松组合导航系统的实现方法。首先定义了15个状态变量,包括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姿态误差以及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零偏。接着阐述了状态转移矩阵F的设计,重点讨论了速度误差与姿态误差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IMU零偏的建模。文中还探讨了GPS量测更新的具体实现,特别是在GPS信号丢失时的处理方法。此外,强调了协方差矩阵的初始化和调参技巧,如将GPS的HDOP融入观测噪声矩阵,以及处理姿态误差发散等问题。最后,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陷阱,如姿态误差线性化范围和地理系更新周期的选择。 适合人群:从事导航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尤其是对EKF、INS和GPS融合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导航的应用场景,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目标是通过EKF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估计,确保在GPS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导航精度。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大量代码片段作为辅助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该系统。同时,文中提到的实际调试经验和常见错误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锂电行业分切机的三菱PLC张力控制通用程序模板。该模板涵盖锥度计算、模拟量输入输出、张力检测与PID调节、电气控制逻辑四大模块。通过动态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和张力,确保材料收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如锥度计算中的加权平均滤波、模拟量处理中的非线性补偿、PID调节中的死区控制等。此外,还包括完整的程序注释和电气图纸,便于二次开发和实际应用。 适合人群:从事PLC编程和自动化控制的工程师,尤其是专注于锂电行业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锂电分切机的张力控制优化;② 提升材料收卷的质量和效率;③ 快速掌握张力控制的核心逻辑和实现方法。 其他说明:该模板不仅提供代码实现,还包含了大量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极性SPWM控制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及其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电路的基本参数设定,如直流输入电压范围10-40V,输出交流峰值正负10-40V,频率可在1-200Hz之间调节。接着阐述了双极性SPWM控制原理,并提供了Python代码用于生成SPWM波形。随后深入讲解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具体实现,包括电压环和电流环的PI调节器参数设置及优化方法。最后讨论了仿真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术细节,如死区时间设置、滤波器参数选择、过流保护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逆变电路设计、仿真和优化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逆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参数配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双极性SPWM控制及双闭环控制技术,同时也指出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市场模式下光伏用户群体的电能共享与需求响应模型。研究指出,通过集群方式实现电能共享能够为光伏用户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文中介绍了基于光伏电能供需比(SDR)的内部价格模型,用于合理确定电能交易价格;以及用户参与需求响应(DR)的效用成本模型,旨在平衡经济性和舒适度。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非合作博弈与分布式优化算法的应用,确保用户在现有电价机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最终,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整体用电成本降低,光功率互用水平提高。 适合人群:对光伏能源管理、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等领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光伏用户群的电能管理和需求响应系统,目标是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模型,还包括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
基于51单片机protues仿真的烘干机控制系统(仿真图、源代码、AD原理图、流程图) 设计一款以单片机作为主控的便于携带的衣物快速烘干装置,具有定时烘干、过热保护等功能。 1、利用电机带动风扇,电热丝加热,实现热空气在烘干袋中流动,促进衣物快速干燥。 2、烘干袋中带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保证安全的同时可以调节相关参数满足用户烘干需求。 3、设置一个总开关,有温湿度传感器,有显示屏可以实时监测数据 4、具有定时功能,温湿度超出范围自动断电。 5、仿真图、源代码、AD原理图、流程图;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实现低秩矩阵分解的方法,特别针对图像和信号处理中的杂波去除问题。文中首先解释了为何选择低秩矩阵分解这一方法,即很多实际数据矩阵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具有低维结构,可以通过分解为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来分别表示主要结构和杂波。接着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参数设置、初始化、迭代更新规则以及收敛条件的检查。此外,还提供了多个应用场景的具体实例,如处理含噪图像、老照片修复等,并讨论了一些优化技巧,如采用随机SVD提高效率。 适合人群: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对低秩矩阵分解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从含噪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各种场合,如医学影像、遥感图像、音频信号等领域。目的是通过去除杂波,提高数据质量,增强后续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给出了完整的代码示例,还深入探讨了各个步骤背后的数学原理,帮助读者理解算法的工作机制。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LS-DYNA进行轿车碰撞仿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特别关注安全气囊在碰撞过程中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文章首先解释了K文件中关于气囊配置的关键参数设定,如气囊起爆逻辑、接触定义、摩擦系数等。接着探讨了如何通过特定的输出设置来获取驾驶员关键节点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力的变化情况,并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脚本处理仿真结果,评估头部伤害指数(HIC)和其他重要指标。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际案例,比如调整气囊泄气孔尺寸对胸腔压缩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识别并解决仿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车辆安全研究的专业人士、碰撞仿真工程师、汽车制造商的研发团队成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安全气囊工作原理及其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技术人员;旨在提高车辆安全性设计水平,优化安全气囊及其他被动安全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初次接触此类仿真的读者尤其有帮助。同时强调了参数选择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显著不同的结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和Matlab构建涡喷发动机动态模型,特别是采用容腔法对发动机各个关键部件进行建模。文章首先解释了容腔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优势,接着展示了具体模块(如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等)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Matlab函数实现。文中还探讨了扰动模拟的方法,包括高度、马赫数以及燃油量的扰动,并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错误,强调了模型参数调整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表展示了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 适合人群: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仿真和优化工作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涡喷发动机构造及其动态特性的场合,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行为表现,从而改进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提高飞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大量的实用代码段和实践经验,使得读者能够动手实践并深入理解所讨论的内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LLC并网/离网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主要内容涵盖主电路设计(LLC谐振腔、全桥逆变)、坐标变换(abc转dq)、双闭环控制(电流电压环)、调制方法(SVPWM vs SPWM)以及各种优化技巧。文中强调了锁相环(PLL)的应用、参数整定、死区时间设置、谐波抑制等关键技术点,并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了并网模式下THD小于3%,离网模式下电压畸变率不超过1.8%的优异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逆变器设计和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LLC逆变器工作原理及其仿真优化的人群。目标是在实际应用中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谐波失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分享了许多实际调试经验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TC8H1K08(8051内核)的无刷电机驱动方案,涵盖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强调了PCB布局的优化,如三明治结构、2oz铜厚处理大电流路径以及霍尔接口设计。软件部分则深入探讨了GPIO初始化、状态机设计、霍尔信号处理、反电动势检测等关键技术点。此外,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条件编译实现霍尔有感和无感模式之间的快速切换。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电子电路和嵌入式编程基础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开发高效、可靠的无刷电机驱动系统的项目,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掌握STC8H1K08在无刷电机驱动方面的应用,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技术细节,还提供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ADC采样误差、MOS管发热等问题。这些内容有助于开发者避开常见的陷阱,顺利完成项目开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有限状态机(FSM)能量管理方法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解释了有限状态机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背景。接着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状态定义、状态转移逻辑和能量分配策略。文中通过多个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根据电池荷电状态(SOC)、燃料电池功率等因素确定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合理分配能量。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优化技巧,如滞环控制、自愈机制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效率和电池寿命。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和控制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研发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可以直接运行,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作者强调了简单可靠方案的实际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