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论求知》是另一篇深受读者喜爱的随笔,培根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将求知比作修剪野生花草的过程,意味着通过学习可以塑造和完善自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观点鼓励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求知论》是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篇经典哲学散文,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知识的本质及其价值。这篇读后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 1. **知识的作用**:培根指出,求知可以有...
首先,关于《论求知》,培根认为知识和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以“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来比喻,强调了知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求知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智慧,还能改变命运,因为...
《培根随笔》中包含了58篇短文,内容涵盖广泛,包括《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等主题,旨在讨论人生的各种问题。这些随笔不仅展示了培根对哲学的热爱,还揭示了他对政治、社会和个人品性的深刻见解...
在《论求知》中,培根强调了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天性需要通过学习和求知来修剪和完善,这就像野生花草经过修剪后更显美丽一样,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一观点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
首先,我们可以从《论求知》中汲取智慧。培根强调了知识的力量,认为知识能够提升人的智慧,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指导行动。他提倡不断学习,认为求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
《论求知》一篇强调了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根认为,人的天赋如同未经修剪的野花,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明智和深思熟虑。 通过阅读《培根随笔》,...
**《论求知》** - **主要内容**:论述了求知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需要通过求知学习来修剪和培育。 - **教育意义**:强调了教育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首先,《论求知》篇揭示了知识的力量,强调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根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
在《论求知》一文中,培根强调了知识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将人的天性比喻为未经修剪的野生花草,而求知学习则是将这种天性塑造和提升的过程。通过学习,人们能够修正自身的不足,提高自我,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部分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选段,探讨了知识的价值、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知识对个人品格的影响。 在语文测试卷中,题目考察了学生对汉字拼音和字形的掌握,例如“酗酒”、“参差”、“蝉蜕”、“干涸”等...
培根的《论读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知识的价值。而严文井的文章也分为三个部分,强调读书对人的塑造作用,以及读书的态度、作用、方法和目的。 在主旨的探讨中,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的...
1. **作者及其背景**:虽然这部分没有提供具体作者,但从文学常识可以推测,这可能摘自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集》中的《论读书》。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科学家,他在文学和哲学领域都有显著贡献。 2. ...
培根的《论求知》也强调了这一点,求知过程中的阅读和思考能够培养我们的智慧和判断力,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保持坚定和明智。 其次,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才干。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是我们...
7. 论求知(培根): - 求知的目的和方法:求知不仅是为了娱乐和装饰,更重要的是增长才干和实践经验。 - 学问与经验的关系:知识需要与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 读书策略:批判性阅读,既要避免...
19. **标题比较**:关于“论读书”、“论求知”或“论学问”的翻译,可能需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判断,如果主要探讨读书的价值和方法,那么“论读书”最为贴切。 20. **阅读方法**:强调不同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
随着科学的兴起,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理解逐渐加深,这种求知欲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使自然描写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理性思考的载体。例如,培根的《散文集》中,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孔子的教育思想,意为教育应等待学生主动求知时再进行启发。 5. 符合赞科夫一般性进展的是使全部同学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这是他提出的“教育与发展”理论的核心。 6. 关于“七艺...
此外,【部分内容】还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讨论了求知的目的和方法: - 求知可以消遣、装饰和增长才干,不同情境下知识有不同的作用。 - 读书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要深入理解和实践。 - 求知可以改进人...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个人对知识的追求,属于内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则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如家长或教师的赞许,是一种外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是个体希望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获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