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uchmm
  • 浏览: 1047505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阅读更多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论述,以期对现代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五德,五材十过,六术,十守,八征
  中国古代的军事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军事心理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古代兵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认识,作初步的整理研究,以便借鉴和作进一步的探讨。
1将领类型论
  根据将领的才能、品德和个性,古代兵家把将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的观点有如下5种:
1.1三类型说
  《淮南子·兵略训》根据将领能力的高低,将其分为上、中、下3种类型:“上将”,能够得天道、得地利、得人心,且用兵坚定而有气势,是常胜将军;“中将”,不知天道、不知地利,但得人心,有气势,是胜多而败少的将领;“下将”,无坚定主张,性自多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动辄败北。明代末年的兵书《投笔肤谈》也把将领分成3种类型:“夫将有儒将,有武将,有大将。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大将者,深明天地、兼资文武者也。”[1]这种划分,不仅根据将领的能力,而且也参考了他们的个性。
1.2五类型说
  明末清初的兵家揭暄把将领分为5种类型:儒将、勇将、敢将、巧将、艺将;并指出:“儒将智,勇将战,敢将胆,巧将制,艺将能。”[2]就是说,儒将足智多谋,勇将能征善战,敢将胆略过人,巧将长于制造,艺将身兼数技。
1.3六类型说
  《将苑·将器》篇认为“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并据此把将领分成6种类型,并具体分析了各类将领的才能与性格:十夫之将,能够明察是非,发现祸端,为众人所信服,百夫之将,勤劳负责,说话谨慎周密;千夫之将,耿直而有计谋,勇敢善战;万夫之将,外貌威风凛凛,工作热心,体察、关心部属;十万人之将,招贤纳士,严肃谨慎,待人诚恳,讲究信用,宽大待人,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天下之将,仁爱,讲信用,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以四海为家。
1.4八类型说
  北宋许洞把将领分成两类八种:“其大者,一曰天将,二曰地将,三曰人将,四曰神将;其小者,一曰威将,二曰强将,三曰猛将,四曰良将”。[3]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8种将领从军事才能、品德和性格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天将,能审时度势,判断吉凶;能运筹帷幄,进退得当;能神机妙算,灵活用兵,以迷惑敌人,战胜敌人;对于战争的胜负有先见之明,行动有度,静居有方,能安定军心。地将,善于打仗布阵,善察地形;能灵活指挥部队,使其进退自如;善于使部队起死回生,也能使部队安然静处,“动而决胜”。人将,廉洁、节制、无不良嗜好;讲究礼仪,忠于君主,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善于招贤纳士,果敢决断,仁义有度;对士兵宽宏大度,奖惩严明;能明辨是非,使军心稳定;能根据士兵的特点区别对待;在军事指挥上能够待机而动,将计就计,能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果断进攻。神将,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等条件,能选用优秀人才,3种将领(天将、地将、人将)的品性兼而有之。威将,由于原文缺失,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强将,行军打仗时能借助天时地利,能使用各类人才,能使各类官兵“闻敌而即行,心无疑虑”;能依法治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战之能胜。猛将,指挥自如,行动变化多端,作战出敌不意,即使单枪匹马,亦能“使敌失惧而远遁。”良将,“以威为表,以猛为里;以强居中,兼三将而有之。”[3]
1.5九类型说
  《将苑·将材》篇,根据将领的才能、品德、个性等,把将领分成9种类型,即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各类将领的特征如下:仁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感化、教导士兵,以礼节规范士兵的行为,关心、体贴、爱护部下;义将,遇事不敷衍躲避,不让私利动摇自己的决心,以战死为荣,不忍辱偷生;礼将,地位高而不骄矜,得胜而不居功自傲,有才能但对部属谦和,性格刚强但能忍辱负重;智将,善用计谋,变化莫测,随机应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信将,行赏公正及时,处罚不分贵贱;步将,身体强健,勇气压倒千人,善于固守阵地,擅长用剑戟撕杀;骑将,善骑善射,进攻时做先锋,撤退时当后卫;猛将,气概横贯全军,蔑视强敌,不屑于打小仗,面临大敌则勇气倍增;大将,见到人才喜出望外,虚心采纳别人意见,性格宽厚而又刚毅,勇猛而又足智多谋。
2将领素质论
  将领应具备什么素质?自《孙子兵法》以来,众说纷纭,大致说来,主要有如下一些看法:
2.1“五德五危”论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这并不能概括孙武对将领素质的要求。他在《九变》篇中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是从将领性格方面考虑的,补充了“五德”的不足。“勇”是美德,但“必死”、鲁莽就可能被敌诱杀;“爱人”是美德,但过分爱民则会因掩护民众而导致烦劳;“廉”是美德,但过分廉洁自爱亦会因受不起敌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于贪生怕死,一触即发的将领,自然是不堪大任的。这样,孙武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2“三具”论
  《管子》认为,“为兵之数,……在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4]为此,将领必须“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人之众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5]所谓“知形”,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知能”,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知意”,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作为将领必须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闻无极”,“见未形”。
2.3“五德”论
  《司马法》认为,将领必须具备“仁”、“勇”、“智”、“义”、“信”等条件。“凡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以利动,以功胜。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6]将领的思想要合乎“仁”,行为要合乎“义”,处理事务要靠“智”,制服强敌要靠“勇”,长久地赢得人心要靠“信”。
2.4“五慎四德”论
  《吴子兵法》把将领的素质概括为“总文武,兼刚柔”,要求将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此思想指导下,作者具体提出“五慎四德”的要求:“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7]又说:“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7]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将领应具有“治众如治寡”的治军才能,“出门如见敌”的敌情观念,“虽克如始战”的谨慎态度,“法令省而不烦”的治军作风。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掌握士气、利用地形、运用谋略、增强战斗力的能力,具备威严、品德、仁爱、勇敢四个方面的修养。这样的将领才能统率下属,稳定军心,威慑敌军,决断疑难。
2.5“三德”论
  春秋时代的申包胥认为,将领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智、仁、勇”三个条件:“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8]因为没有“智”,就不能了解人民的内心,估量不到天下众寡强弱的形势;没有“仁”,就不能和三军将士同甘共苦,得到战士的爱戴;没有“勇”,就不能果断地解决疑难问题,实施战略大计。
2.6“知道五德”论
  战国时的孙膑对将领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他认为,将领必须“知道”,即必须掌握指导战争全局的规律,具有驾驭战争全局的才能和本领。为此,将领要有丰富的知识--“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要有很高的政治威望--“内得其民心”;还要洞悉敌情--“外知敌之情”,精通战术--“阵则知八阵之经”,灵活指挥--“见胜而战,弗见而诤”。[9]他还进一步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义、仁、德、信、智等“五德”,并分析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义者,兵之首”;“仁者,兵之腹”;“德者,兵之手”;“信者,兵之足”;“智者,兵之尾”。[9]
2.7“五材十过”论
  《六韬》提出,“将有五材十过”,即将领必须具备5种品质,避免10种缺点。“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10]“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10]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2.8“十二陵”论
  《尉缭子》中的《十二陵》篇,是专门论述将领素质的,“十二陵”即将领应该具备的12种素质:“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这是作者从正面提出12条要求,也是治军打仗的必备条件。作者还从反面论述了将领的12种错误作法:“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已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
2.9“六术五权”论
  这是荀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将领必须懂得和掌握“六术”、“五权”、“三至”、“五无旷”。所谓“六术”,指将领应具备的6项有关治军和作战指挥的能力:“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所谓“五权”,指作为将领,应经常考虑的5个问题:“无欲将而恶废”,即将领应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不以个人喜恶定取舍;“无急胜而忘败”,作战时不可急于求胜,而忽视草率从事的严重后果;“无威内而轻外”,不要只注意内部建立权威而轻视敌人;“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不要只看到作战有利的一面,而不顾及其有害的另一面;“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凡是考虑军队大事,要深思熟虑,而在奖赏士兵时,不要吝啬财物。所谓“三至”,是指在三种情况下,将领可以不按君主的命令而自由处置军政大事:“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所谓“五无旷”,指优秀将领在使用谋略、从事战争、敬重地方官吏、敬爱士兵、对待敌人等5个方面都要谨慎小心,不可大意。将领如能做到上述各项要求,“是之谓天下之将”,即能成为杰出的将领。[11]
2.10“十二能”论
  《三略》一书对将领素质作了大量论述,提出“十二能”、“八患”、“四戒”作为将领的标准。“十二能”指将领应具备的12种治军才能:能“清”:清廉无私,能“静”:沉着冷静,能“平”:处事公平,能“整”:严整军纪,能“受谏”:接受批评建议,能“听讼”:明断是非,能“纳人”:善纳人才,能“采言”:善于听下属反映,能“知国俗”:知道敌国风俗,能“图山川”:通晓地理,能“表险阻”:明察地形险阴,能“制军权”:能有效管理军队。“八患”指将领应克服的8种缺点:“拒谏”、“策不从”、“善恶同”、“专己”、“自我”、“信谗”、“贪财”、“内顾”,即要求将领不要拒绝规劝,不要不听良策,不要不分好坏,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自我夸耀,不要听信谗言,不要贪图财物,不要迷恋女色。“四诫”指将领应谨防:“无虑”、“无勇”、“妄动”、“迁怒”。
2.11“五行十守”论
  《淮南子·兵略训》针对将领的素质,提出“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的观点。所谓“三隧”,就是要求将领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四义”就是要求将领做到:“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五行”指将领应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爱中有严,诚中有智,勇中有谋。而“十守”是指要求将领具备的10种心理品质:清白、远虑、坚定、清醒、不贪、不淫、不好辩、不推委、不喜、不怒。
2.12“六德”论
  东汉王符认为,将领必须具备智、仁、敬、信、勇、严等6种优秀心理品质:“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英谋得,赏罚必则士尽力,勇气益则兵势自倍,威令一则惟将所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辅主安民。”[12]
2.13“十五律”论
  《将苑》一书是专门论述将领的,对将领的素质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提出了“十五律”等观点。第一,“将有五善四欲”。“五善”指:“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指:“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13]第二,“将有五强八恶”。“五强”指:“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八恶”指:“谋不能料是非,理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14]第三,“将有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馋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觉,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15]第四,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十五律”作为将领治军和用兵时必须具备的素质:虑:明察敌情,诘:检查守备,勇:敌众不挠,廉:见利思义,平:赏罚公平,忍:忍受耻辱,宽:能容众人,信:信守诺言,敬:尊敬贤能,明:不听谗言,谨:不违礼法,仁:善待士卒,忠:以身殉国,分:知止知足,谋:知己知彼,深谋远虑。[15]
2.14“八德”论
  唐代杜牧认为,“取吏无他述也,无异道也,俱止于仁、义、忠、信、智、勇、严、明也。”[16]他在孙武的“五德”基础上,加上“忠、义、明”三德,并把“仁、义、忠、信”放在“智”的前面,说明他特别注重将领的道德素质。
2.15“四戒饬”论
  南宋华岳指出,将领在军事、政治活动中应当注意四个问题,他称之为“四戒饬”:避免“玩忽轻举”;讲求“不战之法”;防止“聚敛货殖;广泛“延揽英雄”。[17]
2.16“五事”论
  朱元章在自身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机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18]后来,他提出将领必须具备“智、勇、忠、仁、信”五个条件,称之为“五事”。“驭兵者必机枢而智园,谋出不测;气果而刚,心勇而断;忠义凛人,务他不及之算;怀仁人以观劳苦,令三明而复五申;信众而无惑,临事之迹,功必赏,罚必诛,若将能备此五事,所向孰敢当先。”[19]
2.17“八德七害”论
  这是明代将领戚继光提出的观点。他要求将帅必须具备8种优良品德:一是正心术:正直无私,光明正大;二是立志向:保国卫民,百折不挠;三是明生死:大智大勇,不计生死;四是辨利害:行以礼义,不搞虚套;五是做好人:行好事,不变节;六是坚操守:修身正己,廉洁奉公;七是宽量度:宽宏大度,不弃原则;八是尚谦德: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时要求将帅必须克服7种恶劣的品行:一是声色害:荒淫酒色;二是货利害:贪图财物;三是刚愎害:自大自用;四是胜人害:妒贤忌能;五是逢迎害:阿谀奉承;六是萎蘼害:凡事畏缩;七是功名害:贪图功名。[20]
3将领选拔论
  对将领的选拔主要以将领素质论作基础。因此,古代兵家对将领选拔的认识往往反映了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看法。这方面主要有如下5种观点:
3.1“八征”说
  这是《六韬》提出的考查选拔将领的方法。书中指出:“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21]这一方面指出了选拔考察将领的八种方法,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一名优秀将领必须具备的八种心理品质。
3.2“七观”说
  《将苑·知人》指出:“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虽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盗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人的心理虽然是难以考查的,但不是不可查的,“知人之道有七: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而劝其变;三曰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3.3“七择七观”说
  李荃认为,考查选拔将领必须注意“七择七观”:“择圣以道,择贤以德,择智以谋,择勇以力,择贪以利,择奸以隙,择愚以危。事或同而观其道,或异而观其德,或权变而观其谋,或攻取而观其勇,或临财而观其利,或捭阖而观其间隙,或恐惧而观其安危。”[22]
3.4“九验”说
  《武经总要》提出以“九验”来考查将领:“所谓九验者,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之与期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23]
3.5“四辨”说
  《虎钤经》认为,考查将领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即看相貌、听言语、观举动、看行事:“预以精诚辨其可否者有四:一曰貌,二曰言语,三曰举动,四曰行事。”[24]作者还对如何通过这四个方面考查将领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某些有规律的现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认识是丰富多彩,而又颇有见地的。发掘和整理这方面的宝贵思想,必将有助于现代军事心理学对将领心理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将领的素质。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心理品质.doc

    中国古代兵家对于将领心理品质的研究,是对军事领导力的深入探讨,这些理论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将领的类型论出发,详细解析了古代兵家对将领分类的几种观点,包括三类型说、五类型说、六类型说以及...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pdf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书战策中,对于将领心理品质的研究,不仅体现了军事智慧的卓越,更对现代军事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著作中,众多兵家论将,将才能、品德、个性视为衡量...

    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的心理品质研究.docx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兵家关于将领心理品质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的深入剖析。 ### 将领类型论 #### 1. 三类型说 《淮南子·兵略训》根据将领的能力将其分为“上将”、“中将”、“下将”。其中,“上将”具备得天时、...

    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的心理品质研究.doc

    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的心理品质研究.doc

    中国古代管理中用人的思想和方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其中关于用人之道的理念与方法,一直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用人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爱才: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

    中国兵家的用人之道推荐.pdf

    自古以来,治国与治军都离不开人才的选拔与使用,而兵家用人之道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如何管理人才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孙子兵法》这样的军事经典著作,其提出的敬贤、识贤、用贤和护贤四大理念,直到今日仍对组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doc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至先秦至汉代这段历史时期。这些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还体现了古人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

    兵家对战略和人才心理素质的重视,墨家的尚贤用人和法家的法治国思想,都是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体现。这些思想不仅在诸如《吕氏春秋》、《人物志》等古代典籍中有所记载,而且在元明清时期的《容斋随笔》和《红楼梦...

    (中小学教育)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ppt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在中考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 1. **青铜文化**:夏朝时期,青铜器初现,商朝则达到高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典型代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展现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doc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不仅仅是对古老文本的研习,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202004280163

    1.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互相辩论,形成学术上的繁荣景象。百家争鸣的出现,源于春秋战国...

    邵兵家 客户关系管理 PPT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项企业战略,旨在优化与客户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CRM系统通常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和服务三个主要领域,通过集成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帮助企业更好...

    火线100天南充专版2016中考历史第二十四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复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青铜文明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到了商朝,...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心术教案

    该文聚焦于兵家策略,尤其强调将领的心理素质和对正义战争的认识。苏洵认为,将领在战场上必须拥有坚定的内心和冷静的头脑,能够沉着应对各种危机。他提出,正义之战能够极大地激发士兵的士气,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在...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兵家第10课知道与奇正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在古代战争中,将军们运用各种兵法策略以求胜利,而今天的学生们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中国古代智慧的鉴赏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军事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第四讲:兵家传奇——说说孙子兵法的孙子.pdf

    在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孙子兵法》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巅峰之作,也是全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由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

    武术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6.19-论文.zip

    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狩猎和防御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从生存技能演变为军事训练,再到后来的体育竞技和文化表现形式。论文中可能详细阐述了武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作用,例如...

    孙子兵法的兵家智慧03.pptx

    孙子兵法的兵家智慧03.pptx

    邵兵家 客户关系管理

    ### 邵兵家 客户关系管理 #### 1.1 客户关系管理的含义 ##### 1.1.1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的产生源自于对客户资源价值的重新认识、业务需求的拉动以及信息...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