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ybody
  • 浏览: 90790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西安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你感动了中国,谁感动了你?

阅读更多

HUNNISH: 这是天涯杂谈上的一篇文章,感动中。在忙于追逐名利的现代社会生活着,很少再感动过了,甚至没有一丝当初读大学时的那种“指点江山”的心情。看到这篇文章,又想起太史公给任少卿的书信中所讲的“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徐本禹是也;太史公又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徐本禹是也。

======
附录一:选自《天涯杂谈》
======
『天涯杂谈』你感动了中国,谁感动了你?
作者:社会虫 提交日期:2005-2-22 10:10:00
你感动了中国,谁感动了你?
  ——给徐本禹的问题
  
  望乡台上的身影:徐本禹印象
  我以前没见过徐本禹,但我知道有徐本禹这样的人存在。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推行平民教育,我们肯定敬仰。而前一段听说的辞去中央党校的工作,去安徽农村支教的北大毕业生,那位听到社会志愿者的消息就激动不已,并欣然赴西南山村从教的郑州姑娘。。。。。。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我没亲眼见过徐本禹,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他的身影,看到了他的流泪,看到了他的行踪。他的身影,是一个民族现实奋斗精神的微小缩影;他的流泪,是一个民族现实苦难的象征;他的行踪,反映了一个民族现实探索的曲折历程。我们看到了徐本禹的代表性,我们为此而感动。
  我们好多人是善良的,我们之所以常常被感动,就在于困境中的温情。我们之所以被感动,还因为有那么多困境。
  因此,我要对徐本禹说:
  
  你是一个行动者,
  你是一个实践者,
  你把爱心与社会结合在了一起,
  你把道德和知识连接在了一起,
  希望在你的身边会有更多的朋友,
  希望更多的爱心和你的善行结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什么是大事,你有自己的认识:把爱心、智慧和社会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生的大事。
  
  我不爱过多关注别人的秋天的收获,而是更喜欢探寻他春夏劳动的过程。就像有人所说的:人生之时一场旅程,不要只在乎目的地,还要关注沿途的风景和心情。而在这沿途之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心情和意外的风景,而改变自己人生的旅程。
  我看到的徐本禹正是在旅程中,他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辛苦,这让我仿佛看到了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几百年前古都探索大自然的艰辛;徐本禹的志向如此鲜明,让我看到了他是为天地而生、他是为大众而活。
  我们都是一群漂泊的人,经常想在望乡台上台眺望远方的父母亲,他们的安宁、健康,他们的美好、幸福,是我们永恒的期盼。而在2005年的中国望乡台上,徐本禹的身影,无疑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你感动了中国,谁感动了你?
  由于感动,我们常常不能自已。但这怎么能让人更深体会这感动背后的意义?
  所以,我也给徐本禹提出一个问题:
  你感动了中国,谁敢动了你?
  或许这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考虑自身生活和工作的价值,或许这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关注对社会价值建设的关心。毕竟,茫茫人海中,在匆匆的人群中,我们的道德价值追求在弱化,我们的利益取向在增强,而这必然会使精神和温情的气氛淡薄。试想一个道德弱化、精神受损的社会,想和谐,想长久,是何等的困难!
  我遥望春秋的孔子,他为礼仪之建设而奋斗终身;我关注现实信教的民众,他们为社会之失序而祷告;我关注知识分子的社区,他们为精神阵地的丧失而扼腕;我关注世界的文明,我想,我们能从道义、爱的提倡中会吸取一些东西。
  我把目光收缩在了20世纪,我看到了20、30年代国学大师的身影,我聆听到了北大知识分子平民教育的呼声。那个年代,有激情,有传统,有新学。尽管是“拿来主义”呼声一片,但我们的中西合璧之精华仍然熠熠生辉,一直至今,仍和然而立。这是新的力量,这也是传统的魅力。
  我们渴望自由,我们喜欢休闲,但我们的价值系统的缺损,在阻碍着、破坏着我们的美梦。所以,我们的文明还应得到关注,我们的社会结构还需得到建设。我么有过无尽的小聪明和大(伟大的)聪明,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产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社会结构,我们有过多的痛苦,我们也有伟大的信心和辉煌。如果我们的小聪明不再损害那些大文明,如果我们的小结构不再损害那些大(伟大的)结构,如果我们的小文化部在损害那些大(伟大的)文化。。。。。。我们的美梦就会有更多实在的情景。
  于是,我也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感动了你,你感动了谁?

======
附录二:选自《报任安书》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附录三: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