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ilin215
  • 浏览: 1148195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成都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2):“愚公移山记”人物篇

阅读更多
引子
======
“愚公移山记”文言和白话两篇附录,是《大道至简》第二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这些读惯了技术书的人,大概是不会象文科生一样,一边考证着一边读古文,因此这篇“愚公移山记”中的背景,怕是没几个人会晓得。然而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知识,那么读起来便不会有什么意思,不会知道其中的含义。
因此接下来的“幕后故事”,我将用一系列专题,来讲讲这个“愚公移山记”是如何写成的。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将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文化、政治、科技……等等非常多的内容。所以,接下来的讲述,将会非常精彩。不过,对于不愿读史,或不愿读书的人来说,怕是有些无味的。;)
 
 
一、愚公故事梗概
======
《大道至简》决定要重写“愚公移山”的故事,但到底要写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先给出一组数据来说说新版“愚公移山记”的复杂性,新的故事包括:
1. 从西周到东周(春秋),前后400多年的时间跨度;
2. 愚公、智叟、京城氏(后为目夷氏)三族、六代人之间的交往与冲突;
3. 讲述到十五个诸候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十二个地、域名;
4. 涉及历史、地理、文化、职官、器物、人物等诸多方面的考证与考据;
5. 讲述到工程的起因、变更、风险、决策等多个方面;
6. 涉及制衡、诡诈、离间等多种军事谋略,以及复杂的多国关系、地理形势等的分析;
7. 虚构了十九个人物,其中十二人虚构了姓名;
8. 涉及了十四名真实的历史人物,起至周公,止至列子;
9. 除原寓言中的四个神话人物之外,新增一个神话人物;
10. 讲述到六本书,后来六书俱焚。
 
在新的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移山不如开山。愚公的最初想法是要把山移平。但从道理上来说,这个目标设得不对,因为愚公的问题是“出入不便”,既然只是行路难,那开条路就好了,为什么要把整座山给平掉呢?因此,“愚公移山记”其实在本质已经把“移山”改成了挖山开路。这使原本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变成了“可以实现的工程”:劈山十丈,筑路二百里。
但一个工程“可以实现”并不等于它能顺顺利利地被做完。我们很快看到,工程导致环境破坏,又没有防灾措施,所以工程很快又被扩大了:(劈山)三十丈,辅以河道。
但接下来我们又会看到,原本为解决“出入不便”的问题的开山、筑路的工程,换个环境,却成了国与国征伐的途径。当京城氏提出这个风险时,愚公浑然无觉,而智叟立即看到其中的问题,决定劝阻京城氏,一方面不要告诉晋王以躲避当下的危险,另一方面分散钱财为将来谋划。
又过了几十年,愚公一家终于把山挖开,并因此得以封官赐爵。但随后,正如京城氏所预见的发生了战争,愚公因此获罪。后来智叟与京城氏展开营救。退兵之后,愚公一家被罚在挖通道路的地方筑城守关,智叟则官拜中军辅政公,而京城氏归隐著书。又过了一百多年,京城氏的后人在关隘前著书立说,志欲解释智慧的奥义。时列子行经太行,释之以“道”。
 
在新的故事里,随着移山工程的推进,事态在不停地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各种人物纷纷出场,或推或阻,或获利或获罪,瞬息变化之间,世事已越百年。
  
二、愚公的故事
======
愚公有姓无名,他复姓公输,长子叫公输旦——随便提一下,京城氏与端木氏的第一代人物分别名为“初”、“启”,与这里的“旦”相同,都是事物初始的意思。
但为什么愚公要复姓公输呢?
各位应该记得《大道至简》第八章中讲了一个人物,著名的鲁班,也就是公输班。是的,没错,这里的愚公取公输作姓氏,原型就是鲁班。第八章讲到鲁班的“工匠思想”的三个方面,在这篇“愚公移山记”的公输氏中,也都是得到一一再现的。
(鲁班像)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例如讲到京城初游学回来,学到了冶铁和造车的技术。这时公输旦去求见京城初,却是“求之以粗铁之器、车载之法”。也就是说找人家要的是铁器的实物,以及车辆运送的方法。这里便说的是工匠思想中的“以工具之利为恃仗”,和“以技法之巧为较量”。——你想想,为什么愚公不去求取冶铁之法,造车之技呢?
如果第一代愚公是求“冶铁之法,造车之技”,那么愚公就不是愚公,而成了京城氏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下一小节再讲。
除此之外,公输氏还有一些管理或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例如没有风险意识、没有应对风险的策略等。但更重要的是,愚公始终将这个工程视成一人一事,因此对任何风险或者目标的变化都全然无备,因而会说“吾家百年之事,岂容一言而废之”。看到这里的愚公说“我一家人(吾家)”了么?
 
三、京城氏的故事
======
一说到愚公这个人物有原型,估计就有人想到智叟与京城氏都会有人物原型。是的,没错,这几家人都是有原型的。不过这里,我们先说京城氏。
京城氏这个人物的原型,我在再版前言中其实是专门交待过的。在前言中,我说“京城一氏的后代中,有很多复祖姓目夷的人”。为什么我要单独地提交京城氏祖姓目夷呢?因为原来的寓言中,特别交待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所以我不得不用“京城”这个姓。但我实际上想用的是“目夷”这个姓来铺垫人物原型,所以这里要讲“京城氏祖姓目夷”,而这个故事末了,也取目夷氏在关隘前著书,以呼应这里的背景。
“目夷氏”又来源于哪里呢?
多读史书的人大概会知道,墨子(墨翟)就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这里取的是顾颉刚先生提出的观点,说的是“目夷”原为商族的小国,目夷国后并入周代的小邾国,成为宋的属国,宋襄公封他的侄子在目夷国,后名之为目夷子,姓氏便从此而来。“目夷”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滕州境内,现在还有“目夷君墓”、目夷山、夷河等地名。
所以在本书的“愚公移山记”中,京城氏就是目夷氏。而这个原型,就是墨子墨翟。
 
京城一氏,总是不断游学、出仕和归隐。
从京城初开始,他先是游学,求得“冶铁之法,造车之技”回来,然后投之于实践,助端木氏经商,在晚年的时候将这些经验写成了“《论事》百篇”。《论事》这个书里,讲的是有制造的工艺、做事的方法和团队的管理与策略。这里应该发现,京城初是一个从实践出发,又归于理论的实践家,精通实战又有管理经验。
接下来,第二本写成的书叫“《观势》十篇”,是京城礼发现工程的军事隐患、又“归仕于鲁”之后写的。这本书背景中,京城礼已经是富远见、知时势、有谋略的人物了。
京城氏的第三本书叫“《趋避》”,只剩下“千言”了(哈哈,越写越薄)。这本书“论以方略宏旨”等等,已是极高的智慧了。这本书的背景呢?则是端木方、京城宜解了广野之危,以至于连几百年后的“假道伐虢”,也在算计之中了。
 
 
四、智叟的故事
======
智叟这个人物的原型,从行文中基本上是看不出来的。但他的姓氏和行事,还是透露了一些端倪。这个原型,其实是孔子门生子贡,也就是经常在《孔子》文中看到的“子贡问曰”的这个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其人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他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善于经商,被称为儒商之鼻祖。自明朝起,他也被称作“先贤端木子”,所以也是先秦诸子之一。
(子贡像)
 
智叟端木氏具有子贡的这些人物特征。最开始,他听说齐国东边有交易海盐的市场,便让端木启荷担经商。到后来京城初习得冶铁制车的技术时,端木启已经通过经商而“适有余财”,于是开始利用京城初的技术来制造“高新技术产品(铁器、车具)”,铁器换茶、茶换马,而适逢战争,车、马值钱,端木氏因此速富。
到后来,广野建郡,端木博就开客栈;与邻交好,端木远就在诸国间经商(国际贸易呵呵)。由这些可见端木氏有商业眼光,善于投资理财。
这还不算。端木氏能洞察时势,顺势而为。当京城晰说挖开太行有刀兵之祸时,端木方就开始把钱财疏散开来,因而“富而不显”,弃虚名而守实利。因此当愚公挖开了太行山时,摇身一变成了“广南大夫”时,智叟一家已经默默无名了,而后来晋王责公输氏通敌时,也就没了端木一家的份儿。
 
如果端木一家仅是如此,不过是狡兔三窟、营商守利的奸滑之徒罢了。但接下来,当京城宜来求救时,端木长笑着说:“先父度情而备时用,……所为者今也。”也就是说,当年端木氏把钱财藏起来,并不是为了敛财,而正是为了在五十年后挽救公输一家人。可见端木行事,并不逃避或者推托,而是谋定而后动。
再下来,端木长游说晋王,说:“广野这个地方,你说它是路,可以通过他讨伐南方;你说它是关,也可以镇守南方。但是用来攻伐还是据守,却取决于大王你自己的意思。”端木长首先把一个客观的因素,变成晋王对事物的主观看法:你认为他是有利的就有利,认为不利就不利。并且以此推出一个假设,说:“故今日之所忧者且为明日之所以喜也。”也就是说,你今天为有它烦恼,今后却要因为有它而开心。但是,读到这里的人就该想了:这不变成了晋王是在以自己的喜忧来论愚公的功过了吗?的确,端木长因此就说“此恐将有亏于王命矣”。那意思是说:你如果这样做,对大王的声誉也是不好的。这段故事里面,我们看到端木长的诡辩之才。
 
但如果只是诡辩,也不足以救愚公。因为后面还要出使雍国、单国,还要解广野之危、解魏焦之困,这些都不是诡辩可以解决问题的。而端木长看来也精擅纵横之术,联合雍国以牵制邘国、出使单国而瓦解敌盟、以及后面的分裂虞魏等等,端木氏用的可是军事计谋,而非一时的巧言丽辞。
其实这些构思,仍然起源于他的原型子贡。子贡“常相鲁(国)卫(国)”,他的政治才能,在孔子弟子中也是居首。子贡为解鲁国之危,赴齐、吴、越、晋四国,引祸他人而四国不疑(四国国君对他所作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最终呢?《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十年之中,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五国的形势都大变。其纵横之才,不让于后世之张仪、苏秦。
而“愚公移山记”里的端木长解晋国之危的策略,与子贡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根据晋国所在的地理形势、邻国关系等等,端木长使用的具体策略也就不同。关于这一个故事的详细分析,我会放到“幕后故事之军事地理篇”中去讲。——本篇嘛,重在交待人物。^.^
 
 
五、适时出现的晋王
======
晋王这个角色着墨不多,也没有什么原型。但是晋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决策者,他总是在最正确的时候决策最正确的事——虽然他不见得有什么“远见”。
晋王的第一个(也是最正确的一个)决策是虽然同意启动移山的工程,但是把工程的目标改成了“劈山有十丈,筑路二百里,以通南北”。也就是说,目标是“通南北”,方法是“劈山筑路”。晋王看到了南北沟通的利益,也定下了一下可实现的目标。而且落实到方法,也基本可行。
晋王的第二个决策,是在工程中出现环境,需要扩大规模的时候。这个时候,问题是山体危悬,山洪也无处可泄。这并不影响工程的目标,而且在技术上也有规避之法,因此晋王同意扩大工程,使之拓宽到三十丈,并辅修一条河道。
当工程竣工时,晋王赐给公输同大官;当河道畅通,民无灾殃时,晋王赐公输同以爵位。这体现晋王取人之技,取民之心的特点。为什么呢?赐官和封爵并不一样,官是职司,并不世袭;爵则有封土,可以世袭。当公输一家挖了几百年的山,于民得利,赐官以彰其技;而河道畅通,救生灵无数,赐爵才是应民心之举。至于再后来,当广野招来敌祸时,公输同被问了死罪。看起来不合理,但大抵也是政治上的惯常手段。
 
其实有趣的地方并不在这里。我们接下来看,当端木长诡辩,把帽子扣到晋王的头上时,晋王问了一句:“不察于时事,则刑法之用何也?甲胄之用何也?”那意思是说,如果不审查当下的事情来判断得失,那么刑法就不能惩治有罪的人了,而甲胄也就不需要装备着来御敌了。晋王显然很清楚端木长的诡辩之道,并没有受到迷感。而端木长也顺势将话锋转开,说的是:“这只是在于用法的不同而已。”接下来又反过来问道:甲胄如果可以不用来平息战争,那么是不是刑法就可以不用来定罪公输呢?
这里其实已经不是诡辩了,而是在讨价还讨。只不过顺着更前面的话看来,好象是在说理罢了。但晋王三伐广野都不成功,当然急需一个“不用甲胄”的法子。所以这里“王诺(晋王答应了)”,未见得是“诺”于端木长的诡辩,而更多的是从端木长的身上看到了消弥战端的希望。
接下来,端木长使邗(由于是“出使”,当然是要晋王授权的)、单,以及后面瓦解虞魏联盟等等,晋王适时地、正确的作出了决策。除此之外,晋王赐爵给端木长,不受;再赐、不受;最后端木长官至中军辅政(职官的最高阶)。晋王可以说是识人用人,因为爵虽有封地,但未必参政;职官则主理国事。所以当端木长献来金钱时,晋王赐爵;当端木长展现军事、政治才能时,晋王拜为高官。
 
“愚公移山记”中的晋王未必有才,也未必有智。但他总是很清醒,是典型用人冶世的君主。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工程中,真正的决策者可能才智兼备,但未必清醒。大多数时候,“不清醒的决策者”或者是宥于枝节,或者是耽于已见。真正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以及知事之大体的“晋王”并没有几个。
 
 
六、愚公:矢志如一的执行者的悲哀
======
我们的教育总是说: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恒心有毅力。但是在“愚公移山记”的这个故事里,愚公一家怕是最矢志如一的了。我们也在总是讲执行力,说凡事要做实,要先做后说,落到实处。同样是在“愚公移山记”里,我想愚公一家也是执行力最强的了。
然而愚公公输氏一家,尽二百余年而不成其事,到后来却要端木、京城去救他出狱才成。
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鲁班的那种“工匠思想”的问题。在EHM图中,最左侧是以“程序=算法+结构+方法”为核心的角色,他们的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在“愚公移山记”中,公输氏世代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实现”:就是要把山挖开,挖条路。以至于到了后来,他们都忘掉了目的,忘掉了需求,他们只剩下了“实现的欲望”。——当太行山被挖开时,他们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忘掉了两百年前定下目标时的需求:出入之迂。
目夷氏在向列子问“愚”时,列子说:“移山取道,筑关自守。不知其始,非知所终,是为愚也。”意思就是说:原本是想要道路通畅的,最后却筑了座关隘自已来守,道路仍然是没有通畅的。做事情不知道它的起始,也不能预料它的结果,这就是“愚”者的表现了。
 
愚公的原型鲁班,与此是堪可类比的。
不过,既然在《大道至简》中已经分析过鲁班的工匠思想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再细述了。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在传统的教育里,“埋头做事”的愚公是受赞扬的;在传统的公司里,“勤奋敬业”的员工是受嘉奖的。我虽然不会去否定这种良好的品质,但如果只剩下“埋头做事”与“勤奋敬业”,而忘却了做事的目的、敬业的目标,那一样也是愚者。
不要在意于“愚者”这样一个不太中听的名字。在《大道至简》第六章中,我写过自己在Y公司七年,最终、也是最失望地离开这家公司的原因,就是“不是知道工作的目标”。所以,事实上谁都可能这样一路行来。真正的问题是,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或者项目的管理者,是否能够让给“愚者”们一个清醒的方向与目标。
在这一点上,我常常觉得晋王是对的。但那是“决策者”的问题。在《大道至简》中,应对这种无视目标、埋头实现的开发人员的法子是:做为开发人员,我们不应当妄自菲薄;作为管理人员,我们更应该善而用之。
——但这样,就真的不悲哀了吗?
 
 
七、PK:京城氏vs端木氏
======
历史中墨子跟鲁班PK过一次,结果是鲁班输了。《大道至简》中用这个故事来论述鲁班的“工匠思想”。另一个方面,这个故事也说明京城氏(以墨子为原型)如果跟公输氏(以鲁班为原型)PK的话,毫无悬念:公输氏一定是要败的。
但如果拿京城氏与端木氏PK呢?也就是说,墨子要跟子贡PK一下,会是如何呢?
这个对局就有点意思了。
(不过这里的京城氏大概还没有墨家的“非攻”思想,这里也不打算谈攻与非攻。我只是打算将京城氏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与端木氏做个比较而已。)
“愚公移山记”这个故事的前期,京城氏游学鲁国,回来之后成为了一个手工业者,掌握的冶铁、制车之技可以说是当时先进技术的代表。后来,由京城初在晚年完成了一本书,名为《论事》,讲技艺和组织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京城氏快速地完成了一个转变:从手工业者变成理论家。如果换个说法,就是从工匠变成了工艺,由小工变成了大师。而由京城初“晚隐于鲁”开始,也形成了京城家族的隐士文化传统。
在这一时期,端木氏在营商积富,因此与京城氏没有可对比性。但是,端木氏也表现出了对趋利避害的人性、对好大喜功的官性的基本把握,他告诉晋国的大夫说:大王轻视这件事,大家会不服;重视这件事,大家都会称颂。又说:把太行挖开,好处多多。于是搞定了晋国大夫,随后把公输氏移山之私事,变成了筑路的国事。
第二次交锋中,京城晰游学回来发现工程风险。公输召“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他(亡以应)”,这时就让他去找端木远(使告端木远),这个细节说明端木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单单是经济实力上的,可能也包括一些智谋策略方面。后来又说端木远去向“司空”建议,司空也采纳了他的建议,这说明端木远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两处细节表明京城晰游学增长了见闻,对工程中隐存的风险有了一定的预见性,但是他未必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实力。但这时的端木远,不但有谋略,而且也已经有相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了。
第三次交锋发生在京城礼(他又游学了四十年)与端木方之间。这次京城礼显然眼光更长远了,他已经从国与国的关系来看待“愚公移山”这项工程,而且准确的预见到战争将在哪些国家中展开。这时端木长先是“笑而应之”以稳住局面,等公输否走后,又跑回来见京城礼,“详以利害,再拜而请”,终于使京城礼承诺不再揭发这件事。
京城礼不揭发这件事并不见得是因为端木方之“请”,大概还是因为端木方准确地描述了事态,并就今后的发展达成了一致。——后文也讲到了这是因为“(京城)礼公知时知势”。所以在这一次对决中,京城礼敏锐胜过端木长,二人在形势的分析和把握上站在同一高度。不过在另一方面,端木长的机智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得到彰显。
随后京城礼“归仕于鲁”,写了《观势》。这本书讲的是辨析形势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应急、应势的方法。端木氏则开始了随后五十年的谋划。从这一点上来看,端木氏的远见犹在京城氏之上,而且一旦发现事端便快速应对,积极谋划,高效、敏捷、果敢且举重若轻。
第四次交锋其实是一次合作:京城宜与端木长共同来解决晋国的广野之乱。这一次,避世的端木、游学的京城同时面对了晋南的战局。但自一开始,京城宜就显得过度的患得患失,将问题揽在自家头上。而端木长而泰然自若,以至于“行于冀鲁燕齐,(而)无有知其事者”。一副大局在握、成竹在胸的样子。
当端木长出使雍、单的时候,他“令”京城宜赴邘,这表明端木长已经把控了局面,京城宜亦为他所用了,以至于后来又“潜使”京城宜去虞国。看起晋、虞交好的局势貌似京城宜的功劳,但当晋王“愤而不允”时,端木长又跑出来说话,说:“臣教(京城)宜所图者……”这又表明京城宜的作为,亦出自端木长所授之机宜。
所以整个晋南的局面,其实早在端木长的算中。京城宜居其间,如同一枚算子。
京城氏敏锐,墨家之入世、之兼学、之博爱各占几分,但或因小而失大,或因大而废小,常宥于边角而不自知。因此京城氏出世小隐的时候还可著书立说,却不能入世。而相比之下,端木氏聚财而不敛,知时应势,深思远谋,是入世之大隐者。
京城游学,常得新知;端木大隐,实藏睿智。知与智,端木胜在智。
 
 
八、终极PK:目夷氏vs 列子
======
在“愚公移山记”的故事里,目夷氏就是京城氏,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整个“愚公移山”过去了一百多年之后,端木与公输都不在了,目夷氏却还在:他回到太行山下著书立说,最后遇见了列子。这里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目夷氏以这些先辈的著作为基础,完成了一本《释智》。这本书没写它有多少字或者多少册,但以“一年成《公输诸公记》、十年成《京城目夷氏集注》”来做铺垫,说《释智》这本书写了三十年,可见目夷氏花了多少的智慧与心血。然而,最后列子出来回答“什么是智”,就用了一句话,目夷氏就把这些书全烧了。
显然,列子是要胜目夷氏(以及目夷所代表的墨子)的。但是列子又胜在何处呢?
我们前面分析过:京城游学,常得新知。其实京城氏一代又一代人,所做的无过是求学、验学和著书。这就好象西方科学,如果有一个实验室管理员成天看书、看别人做实验,然后把这些书中的、实验中的写下来,那么你除了说这个实验室管理员是一个“知识记录者”之外,大概算不上什么“智慧”。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这些被记录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做这件事的人的无私与伟大。但是应该清楚,这些还只是“知”,而不是“智”。
所谓“知而获智”,并不是说一有了“知”,就会“获智”。“获知”与“获智”之间,有个转化的过程。这一点在《大道至简》里也写到了,那一小节叫“化而用之”。
所以在“愚公移山记”里,京城氏通过不断地游学,保持着典型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形象,但是也总是“食而不化”,数代人都成了知识的记录者:《论事》记录做事的方法;《观势》记录了解局势的方法(偶尔也论及机变的技巧)。
到了150年后的目夷氏,他用了1年来回顾历史,10年来分析前人的知识,又花30年来解释从这些历史、知识所蕴含的智慧。如果放在现在,目夷氏一定是文、史、哲、理的全才,而且一定是理论分析方面的泰斗。——因为他居然通过分析,将“智”解释了一遍。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有一个人,用0、1的理论把人工智能解释了一遍,自然是非常泰斗的了。
如果我们认为一切都可以被理论分析,用数理逻辑等等这些来解释清楚,那么中文以后就不需要有“道理”这个词了:大家只需要讲“理”,不需要说“道”。
理是可证的、可述的、可重演的,所以“理”是可以学来的。而道不是,道是不证的、不述的、不重演的。道是悟得的,而不是知得的,所以道不可以学来。在以前的一篇博客上,我写过《也说读书》,其中讲到这个“道、理”:
所谓“理”,是可以学来的。书上讲的都是“理”,但每每互相有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理”尽管可以学来,但如果不会辨识,不会分析,不会思考,那么听来的全是“理”,到真用的时候,便全然无理了。
所谓“道”,则是学不来的。道是体悟,道是自得自省。当然,没有基础、没有识见的自得自省,差不多就是“自得其乐”。一些民间科学家总认为自己了解了多么多么伟大的知识、见解,然而放在相应的学科里一看,都是被否定或者肯定了很久的东西。这就是体悟者自身的素养不够的缘故了。
所以我在这里说“道、理”,其实的意思是说目夷氏学富五车,是知。既不是智,也不是道。所以目夷氏向列子问愚,又复问智。
目夷氏或者已经认为《释智》已经解释了智慧的一切奥义,或许也只是想向列子问求证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他从列子那里拿到的答案是什么呢?
列子当然不再需要用什么背景人物来隐喻。列子就是历史上的列子列御寇,他是道家学派的先驱。大家也应该还记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本就出自于《列子》,所以这里用列子来释“道”,而没有用老子或庄子。
列子在这里说的“道”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清静无为”,而是来解释智慧。这段话是:“非土石者技之所实,亦非锱铢者利之所虚。车马无缰,道而驰之,无有倾覆。斯道者,智之所在矣。”前半句的大意是说:实技、虚利这些都不足以称之为智慧。在这里,实技可以引申为“获知”,虚利可以引申得“获得”。换成最直白的句子,差不多可以说成这样:你翻破了几百册书本,或者你挣了万许的月薪,都并不表明你拥有了智慧。后半句的大意是说:“车马没有缰绳,只要循着道路奔驰,也不会翻倒。那么这个道,就是智的所在了。”这里引入“道”来解释“智”。但这个“道”是固存的,他不是因为有了车马,或者车马有了缰绳而存在,他原本就存在——与车马没什么关系。
这个道,与我前面说的“道、理”中的道,是同一个意思。我说过“道是不证的、不述的、不重演的”,因此我也没办法用文字来说清楚这个“道”。如同在这里,我也只是说道原本就存在,道独立于车马、缰绳而存在。
我不是释道者,也不是释智者。“大道至简”四个字原本只是一声感叹,读者读这本书,能“得”多少便是多少,因为道是读者个人的领悟。
回到这篇“愚公移山记”的末尾,最后的一场PK其实更象是哲学与理学(这里说的是现在的理工学科中的理学)的PK。目夷氏认为“智慧”可以被解释,如同他原来从先辈们的典籍与历史中获得知识的法子一样,他也希望“智慧”被解释、被记录。但我们明白,这是“知”。而目夷氏焚书,并不是要去否定“知(识)”,而是他寻到更高层次上的“知”。
在“道”与“理”二者之间,理的可辩、可证和可述其实常常束缚了人们对道的领悟。放在软件工程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去读一本经典的理论,却不去想“理论”的来源其实是在实践中的领悟。——我承认国外工程理论的先进(我其实也是那些理论的实施与实践者之一),但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得其法式之皮表,而弃其思想之髓质。很多人陷在了理论的考证与考据中,亦步亦趋地做工程实践而不自知、而不自觉、而不自醒,便是可悲可叹地了。
目夷说愚,证之以理;列子释智,寓之以道。道与理,列子胜在道。
 
 
(本小节结束)
 
 
预个告,后续内容:
------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3):“愚公移山记”事物篇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4):“愚公移山记”军事地理篇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5):“愚公移山记”历史文化篇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6):“愚公移山记”撰修杂事篇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e”网神话 解读全球十大网络公司的幕后故事》作者: 邓智海编著 出版年: 2000年

    作者: 邓智海主编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7 版次: 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 2000-07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84页

    45 _ 幕后英雄:SIG-Node与CRI1

    这篇分享主要探讨的是SIG-Node和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 (CRI)这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在Kubernetes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 首先,SIG-Node(Special Interest Group - Node)是Kubernetes社区的一个...

    45 幕后英雄:SIG-Node与CRI.pdf

    【标题】:“45 幕后英雄:SIG-Node与CRI.pdf”指的是一个关于SIG-Node(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Kubernetes Node)和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CRI)的技术文档,这在Kubernetes生态系统中是非常关键的组件...

    幕后花絮::framed_picture:KSF Media前端monorepo

    阿夫雷斯科 Affresco(IPA: / af'fresko / )是KSF Media的前端monorepo:由于壁画中包含许多美丽的场景,因此在此repo中可以找到许多美丽的前端。 部署 朗 Pure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

    MEMS微纳电子产业报告:高科技的幕后英雄(12页).zip

    MEMS微纳电子产业报告:高科技的幕后英雄(12页),资源名称:MEMS微纳电子产业报告:高科技的幕后英雄(12页)20190731-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MEMS产业大观:高科技的幕后英雄.zip...

    精雕5.21幕后男主角版+诺诚4.0

    《精雕5.21幕后男主角版与诺诚4.0深度解析》 在IT行业中,雕刻软件的应用广泛,尤其在艺术设计、模具制造等领域,它们是技术人员的重要工具。"精雕5.21幕后男主角版"与"诺诚4.0"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款软件的结合...

    苹果“非同凡想”广告的幕后故事.docx

    苹果“非同凡想”广告的幕后故事,揭示了苹果公司在1997年推出的标志性广告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与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关系。这个广告的创意过程是由TBWA/Chiat/Day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Rob Siltanen和他的团队...

    探索Java的幕后英雄:类加载器机制全解析

    2. **面向对象**: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等特性。 3. **健壮性**:Java设计时注重安全性和健壮性,提供了垃圾回收机制自动管理内存,减少了内存泄漏和其他内存相关问题。 4. **多...

    【转载】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新式网络浏览器幕后揭秘

    这篇博文将深入探讨新式网络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揭示其幕后的技术细节。 首先,我们要理解浏览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用户界面(UI)后台、浏览器引擎、渲染引擎、网络模块、JavaScript引擎、数据存储等。 1. **用户...

    联想发布ThinkCloud云服务幕后:中国企业云转型说易行难.pdf

    联想发布ThinkCloud云服务幕后:中国企业云转型说易行难.pdf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现代网络浏览器幕后揭秘

    这是一篇全面介绍 Webkit 和 Gecko内部操作的入门文章,是以色列开发人员塔利·加希尔大量研究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中,她查阅了所有公开发布的关于浏览器内部机制的数据,并花了很多时间来研读网络浏览器的源代码。...

    MySQL触发器:数据库自动化的幕后英雄

    ### MySQL触发器:数据库自动化的幕后英雄 #### 引言:触发器的自动化魔法 触发器作为MySQL数据库中的一种特殊存储过程,在特定的数据库操作(如插入、更新或删除)执行之前或之后自动触发,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了...

    麒麟玉与幕后杀手.docx

    从给定的信息来看,本文描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涉及神秘的麒麟玉、幕后杀手以及一系列惊险的救援行动。虽然这些元素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创作或游戏剧情中,但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或者...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新式网络浏览器幕后揭秘

    这是一篇全面介绍 Webkit 和 Gecko 内部操作的入门文章,是以色列开发人员塔利·加希尔大量研究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中,她查阅了所有公开发布的关于浏览器内部机制的数据(请参见资源),并花了很多时间来研读网络...

    sql学习 Sql关联幕后信息2_对应索引情况.sql

    sql学习 Sql关联幕后信息2_对应索引情况.sql

    阿里新浪变革幕后: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不进则退.docx

    【阿里新浪变革幕后: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不进则退】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标志着互联网从快速增长的上半场过渡到竞争更为激烈和细分化的下半场。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率显著...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现代网络浏览器幕后揭秘.pdf

    这是一篇全面介绍 WebKit 和 Gecko 内部操作的入门文章,是以色列开发人员塔利·加希尔大量研究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中,她查阅了所有公开发布的关于浏览器内部机制的数据(请参见资源),并花了很多时间来研读网络...

    日本动画制作幕后完全流程揭秘(doc 47).doc

    《日本动画制作幕后完全流程揭秘》是一份详细揭示日本动画产业内部运作的文档,涵盖了从策划到最终成品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也是保证作品质量和效率...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