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17807 次
- 性别:
- 来自: 深圳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liminshaoye:
为什么我的一次成功之后就不能发送第二次了呢?
Java 使用SMSLib通过串口通讯收发短信 -
sziitjiang:
面试的题目,慢慢研究,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JAVA 面试题 -
sziitjiang:
老大,我百度了一下SMG引擎,把你的博客给百度出来了!
SMG引擎 1.3.0 功能说明 -
jinkunaier:
,受教了!
深入探索SOAP1.1--使用SAAJ1.2.1 -
genggeng:
THX,对我入门很有帮助......
Java 使用SMSLib通过串口通讯收发短信
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不二,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诸葛亮只能说是忠臣,而非千古名相。
诸葛亮是英雄,他自称才比管仲一点儿也不过分,但是他也有很多问题,有些是个人性格造成的。然而一个高大的英雄的背影也是高大的,尽管是背影。后来,诸葛亮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打下的江山中功不可没,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最后因为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才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推崇。
但是作为一个名相,诸葛亮并没有领导才能,事必躬亲就是说诸葛亮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而这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会知人善任,并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在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此外,西汉着名丞相陈平说过:“……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隆中对策,能够显示出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但是作为丞相,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证明他个人能力比较强。因为作为丞相还要学会正确授权、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还要适当地有一些野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诸葛亮是否将这几条规则做到位了呢?
1, 正确授权
一个高级领导人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问题上,而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领导者要懂得正确授权,而诸葛亮却偏偏不懂这个。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且多才多艺,工作勤勤恳恳,每日早起晚睡,处事过于谨慎,凡事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每次出征,诸葛亮也都是亲自领兵,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再三考虑才做出决定,对于军中、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亲自打理。虽然这是鞠躬尽瘁的典型,但他却将至关重要的一点给忘记了,那就是没有使下属的才能得到发挥,进一步导致整体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无心之过!
由于诸葛亮太聪明了,整个蜀国众人都习惯听命于诸葛亮,总以为他神机妙算,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以至于后来整个蜀国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大脑,造就了一大批奴臣(也要怪诸葛亮的行事习惯,很少与大家商量,不是给锦囊,就是秘授,就算手下人想发表意见也没有机会)。由此,导致整个国家对他依赖性过大,等诸葛亮死后蜀国也迅速败亡。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诸葛亮能重视教育和授权,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手下军臣,估计历史就会有一些不同的发展。
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是想攻其心,让孟获心甘情愿地投降。捉住孟获一次,就问他服不服,只要孟获说不服,不管自己再怎么不高兴都会放了他。这简直是固执,不能随机应变。哪一个名相能做出这等事情?从古至今,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第二个了。
当时,第一次与南国打的时候,孟获派他的两位将军出战,两位将军被擒之后就因为被诸葛亮放了而感激他,愿意当内幕。当第四次擒孟获时,他的手下也不愿意随他打了,只不过碍于他是南王不得不服从。
按理来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抓住孟获时就应该把孟获给杀了,因为他的有些手下都服了,他只是被逼无奈而已。可是,诸葛亮却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又一次地损兵折将,死了不少人。从这一点看来,诸葛亮与他的丞相身份是不符的,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
2, 会用人才
诸葛亮不善于识别人才。有人以为,人才厉害;其实不然,真正厉害的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能得到地盘的真正原因。刘备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本事,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刘备的祖宗刘邦在这点上做得最好。他是一个流氓,但他知人善用,韩信、萧何、张良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反观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实际统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他是事必躬亲,整天累个半死。
领导即便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全理清楚、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恰当;即便是这样,他也终有老去的一天。而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簿书。公元223年,主簿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权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簿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
其实,诸葛亮应该大胆使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磨练,才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配备?哪些人员去完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确保战略?可持续进行的措施有哪些?这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丞相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是母亲,把下属当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让他们冒险,怕他们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只让他们走自己铺过的路,不让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为自己铺路走,从此埋没了他们的才能。再者自己看好的,或者是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位,因此在择优的时候,要懂得去掉不适合的人选;而身为一国之相的诸葛亮在这方面更是失误连连。
连捧诸葛亮不遗余力的《三国演义》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来。何也?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注重培养人才,结果造成了蜀国后期处于人才严重不足的境地,这一点确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虽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并没有为蜀国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将”也只不过是历史罢了。自此后,没有可用之人了。
诸葛亮不明白,其实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诸葛亮还不善栽培人才。诸葛亮掌权二十七年,特别是在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然而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黄忠等。
后来,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探问,司马懿只是回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的琐事。使者回答:“诸葛亮每天都早起晚睡;并且处分在二十鞭以上,就要他亲自批示;所吃的饭菜还不到几升呢!”就在月底,诸葛亮死于军中。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亲力亲为,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倘若诸葛亮懂得授权的方法,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又一次犯了错误。诸葛亮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看到和自己相同人的长处,对于那些不甚完美的人,觉得把自己的所学传于他们全部是浪费。诸葛亮忽略了一点,人再完美,也有不如他人之处;人再无用,也有过于他人之处。诸葛亮的这种授权方法只会导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马谡“失街亭”。刘备在世的时候,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刘备善于识人,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不合适;而诸葛亮认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终于大败在街亭。
3,具有一定的野心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成为“千古名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忠心了,一点野心都不具备。眼看天子那么懦弱也不取而代之,这就是陷国家于不仁不义之中。作为一个丞相,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自己的名誉,况且刘备临死托孤时就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明显了。这样一来,诸葛亮若执政的话也是光明正大的,也不算是篡权夺位,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像司马懿一样,也可先不谋反,但是把朝中大权先揽在自己的手里,以国家为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丞相应当做的事情,可诸葛亮却一直都没有这么做。
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刘备死之后蜀国竟然没有乱?原因很简单,蜀国只要有诸葛亮在就不会有篡权夺位之说。毫不客气地说,上自全朝文武百官、甚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才是蜀国昌盛的关键,而不是刘备;只要诸葛亮不死,蜀国就肯定不会灭亡,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之高。可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还历历在目,孔子先师的教诲还萦绕心中,这让诸葛亮怎样也狠不下心将“扶不起”的阿斗废掉而自立为王。尤其是刘备死前还叮嘱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对先王的大仁大义,诸葛亮更是没有了篡位之心。
和人家司马懿相比较起来,诸葛亮算是“傻”的多了。司马懿知道天子软弱无能,怕魏国会在曹睿的手中毁于一旦,为了忠于曹操和曹丕,他就起了叛逆之心。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封王,却早已建立根基,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将朝政大权独揽于手,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兵遣将,让魏国能够强盛起来。而更绝的是,他没让自己留下一个篡位的骂名。虽然司马懿在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时从来没有赢过,但在其他事情的处理方面却远胜于诸葛亮。而诸葛亮自己也说过司马懿是一个在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对手。可以肯定的是司马懿这种“野心”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司马懿先说到此,我们言归正传,接着来谈诸葛亮。也正是由于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才使蜀国彻底灭亡。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应负有相当责任。
当初,诸葛亮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而是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同时,诸葛亮也有负刘备的托孤之重。
看来,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这些只能体现出他只是一个千古忠臣而已,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千古名相。在诸葛亮生命的晚期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力,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于姜维,只可惜诸葛亮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为时过晚,加之后主刘禅昏聩无能,蜀国气数已尽,仅凭姜维一人苦撑危局已是于事无补,最终蜀国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大军攻陷成都时,诸葛亮之子、之孙挺枪力战曹军,父子二人双双战死疆场。可叹诸葛武侯祖孙三代、一门忠烈全部为国捐躯。悲哉诸葛亮!壮哉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LiFuyun
出处:http://lifuyun.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类: 其它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不二,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诸葛亮只能说是忠臣,而非千古名相。
诸葛亮是英雄,他自称才比管仲一点儿也不过分,但是他也有很多问题,有些是个人性格造成的。然而一个高大的英雄的背影也是高大的,尽管是背影。后来,诸葛亮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打下的江山中功不可没,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最后因为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才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推崇。
但是作为一个名相,诸葛亮并没有领导才能,事必躬亲就是说诸葛亮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而这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会知人善任,并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在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此外,西汉着名丞相陈平说过:“……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隆中对策,能够显示出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但是作为丞相,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证明他个人能力比较强。因为作为丞相还要学会正确授权、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还要适当地有一些野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诸葛亮是否将这几条规则做到位了呢?
1, 正确授权
一个高级领导人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问题上,而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领导者要懂得正确授权,而诸葛亮却偏偏不懂这个。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且多才多艺,工作勤勤恳恳,每日早起晚睡,处事过于谨慎,凡事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每次出征,诸葛亮也都是亲自领兵,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再三考虑才做出决定,对于军中、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亲自打理。虽然这是鞠躬尽瘁的典型,但他却将至关重要的一点给忘记了,那就是没有使下属的才能得到发挥,进一步导致整体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无心之过!
由于诸葛亮太聪明了,整个蜀国众人都习惯听命于诸葛亮,总以为他神机妙算,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以至于后来整个蜀国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大脑,造就了一大批奴臣(也要怪诸葛亮的行事习惯,很少与大家商量,不是给锦囊,就是秘授,就算手下人想发表意见也没有机会)。由此,导致整个国家对他依赖性过大,等诸葛亮死后蜀国也迅速败亡。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诸葛亮能重视教育和授权,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手下军臣,估计历史就会有一些不同的发展。
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是想攻其心,让孟获心甘情愿地投降。捉住孟获一次,就问他服不服,只要孟获说不服,不管自己再怎么不高兴都会放了他。这简直是固执,不能随机应变。哪一个名相能做出这等事情?从古至今,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第二个了。
当时,第一次与南国打的时候,孟获派他的两位将军出战,两位将军被擒之后就因为被诸葛亮放了而感激他,愿意当内幕。当第四次擒孟获时,他的手下也不愿意随他打了,只不过碍于他是南王不得不服从。
按理来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抓住孟获时就应该把孟获给杀了,因为他的有些手下都服了,他只是被逼无奈而已。可是,诸葛亮却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又一次地损兵折将,死了不少人。从这一点看来,诸葛亮与他的丞相身份是不符的,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
2, 会用人才
诸葛亮不善于识别人才。有人以为,人才厉害;其实不然,真正厉害的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能得到地盘的真正原因。刘备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本事,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刘备的祖宗刘邦在这点上做得最好。他是一个流氓,但他知人善用,韩信、萧何、张良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反观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实际统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他是事必躬亲,整天累个半死。
领导即便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全理清楚、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恰当;即便是这样,他也终有老去的一天。而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簿书。公元223年,主簿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权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簿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
其实,诸葛亮应该大胆使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磨练,才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配备?哪些人员去完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确保战略?可持续进行的措施有哪些?这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丞相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是母亲,把下属当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让他们冒险,怕他们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只让他们走自己铺过的路,不让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为自己铺路走,从此埋没了他们的才能。再者自己看好的,或者是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位,因此在择优的时候,要懂得去掉不适合的人选;而身为一国之相的诸葛亮在这方面更是失误连连。
连捧诸葛亮不遗余力的《三国演义》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来。何也?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注重培养人才,结果造成了蜀国后期处于人才严重不足的境地,这一点确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虽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并没有为蜀国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将”也只不过是历史罢了。自此后,没有可用之人了。
诸葛亮不明白,其实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诸葛亮还不善栽培人才。诸葛亮掌权二十七年,特别是在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然而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黄忠等。
后来,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探问,司马懿只是回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的琐事。使者回答:“诸葛亮每天都早起晚睡;并且处分在二十鞭以上,就要他亲自批示;所吃的饭菜还不到几升呢!”就在月底,诸葛亮死于军中。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亲力亲为,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倘若诸葛亮懂得授权的方法,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又一次犯了错误。诸葛亮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看到和自己相同人的长处,对于那些不甚完美的人,觉得把自己的所学传于他们全部是浪费。诸葛亮忽略了一点,人再完美,也有不如他人之处;人再无用,也有过于他人之处。诸葛亮的这种授权方法只会导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马谡“失街亭”。刘备在世的时候,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刘备善于识人,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不合适;而诸葛亮认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终于大败在街亭。
3,具有一定的野心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成为“千古名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忠心了,一点野心都不具备。眼看天子那么懦弱也不取而代之,这就是陷国家于不仁不义之中。作为一个丞相,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自己的名誉,况且刘备临死托孤时就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明显了。这样一来,诸葛亮若执政的话也是光明正大的,也不算是篡权夺位,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像司马懿一样,也可先不谋反,但是把朝中大权先揽在自己的手里,以国家为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丞相应当做的事情,可诸葛亮却一直都没有这么做。
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刘备死之后蜀国竟然没有乱?原因很简单,蜀国只要有诸葛亮在就不会有篡权夺位之说。毫不客气地说,上自全朝文武百官、甚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才是蜀国昌盛的关键,而不是刘备;只要诸葛亮不死,蜀国就肯定不会灭亡,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之高。可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还历历在目,孔子先师的教诲还萦绕心中,这让诸葛亮怎样也狠不下心将“扶不起”的阿斗废掉而自立为王。尤其是刘备死前还叮嘱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对先王的大仁大义,诸葛亮更是没有了篡位之心。
和人家司马懿相比较起来,诸葛亮算是“傻”的多了。司马懿知道天子软弱无能,怕魏国会在曹睿的手中毁于一旦,为了忠于曹操和曹丕,他就起了叛逆之心。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封王,却早已建立根基,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将朝政大权独揽于手,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兵遣将,让魏国能够强盛起来。而更绝的是,他没让自己留下一个篡位的骂名。虽然司马懿在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时从来没有赢过,但在其他事情的处理方面却远胜于诸葛亮。而诸葛亮自己也说过司马懿是一个在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对手。可以肯定的是司马懿这种“野心”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司马懿先说到此,我们言归正传,接着来谈诸葛亮。也正是由于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才使蜀国彻底灭亡。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应负有相当责任。
当初,诸葛亮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而是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同时,诸葛亮也有负刘备的托孤之重。
看来,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这些只能体现出他只是一个千古忠臣而已,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千古名相。在诸葛亮生命的晚期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力,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于姜维,只可惜诸葛亮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为时过晚,加之后主刘禅昏聩无能,蜀国气数已尽,仅凭姜维一人苦撑危局已是于事无补,最终蜀国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大军攻陷成都时,诸葛亮之子、之孙挺枪力战曹军,父子二人双双战死疆场。可叹诸葛武侯祖孙三代、一门忠烈全部为国捐躯。悲哉诸葛亮!壮哉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LiFuyun
出处:http://lifuyun.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类: 其它
发表评论
-
java对象的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2017-03-09 23:36 335标签: javaoutofmemoryerror ... -
JAVA 中BIO,NIO,AIO的理解
2017-03-09 23:30 302JAVA 中BIO,NIO,AIO的理解 博客分类: 网络编 ... -
JAVA 中BIO,NIO,AIO的理解
2017-03-09 23:29 0博客分类: 网络编程 【转自】http://qindon ... -
windows 2003 密码的破解
2011-05-18 01:14 1026windows 2003 密码的破解 ... -
解决Linux操作系统下Java的中文乱码问题
2011-03-04 10:57 888解决Linux操作系统下Java的中文乱码问题 关注Linu ... -
利用sethc.exe粘滞键文件破解密码进系统小健
2011-01-20 22:42 1406利用sethc.exe粘滞键文件破解密码进系统小健 发表于 系 ... -
windows 2003服务器创建隐藏账号以及清除隐藏账号的完美教程
2011-01-20 14:18 3657一.建立一个别人永远删不掉的管理员用户 操作步骤: ... -
使用gzip优化web应用(filter实现)
2010-12-25 12:18 7872009-05-18 使用gzip优化web应用(filter ... -
ulimit 设置
2010-11-29 22:58 1628ulimit 设置(2009-08-21 15:17:16) ... -
浅析tomcat nio 配置
2010-11-29 20:49 988浅析tomcat nio 配置 Tomcat 6.X实现了J ... -
tomcat too open files ,solution
2010-11-28 19:28 6971) # ulimit -a core file size ( ... -
Tomca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Too many open files]解决方法
2010-11-28 14:26 1112主题: Tomcat [java.net.SocketExce ... -
Android开发者如何玩转应用开发
2010-11-26 12:27 752Android开发者如何玩转应 ... -
令人担忧的国内java开发现状
2010-11-25 22:20 92823 令人担忧的国内java开发现状 文章分类:Java编程 ... -
paypal在线支付的通信接口
2010-11-25 22:15 872paypal在线支付的通信接口 ★★★ 本篇为原创,需要引用转 ... -
终于搞定了Windows下Tomcat Web服务器的SSL配置
2010-11-25 17:05 1180终于搞定了Windows下Tomcat Web服务器的SSL配 ... -
QQ能上网页打不开的终极解决办法:用WinSock XP Fix修复2009-4-25
2010-06-01 09:31 4727现在某些垃圾网站 ... -
使用org.apache.commons.net.ftp包开发FTP客户端,实现进度汇报,实现断点续传,中文支持
2010-02-23 18:04 2417使用org.apache.commons.net.ftp包开发 ... -
axis2创建web service(一)
2009-09-22 17:22 655axis2创建w ...
相关推荐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号称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没有出手阻止呢?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诸葛亮作为丞相的角色定位。在封建时代,丞相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政策而非谏言。诸葛亮是一个注重长远战略规划的人,一旦决策...
诸葛亮以“卧龙”之名隐居于隆中,这种看似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姿态,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精明的自我炒作手段。通过隐居生活,他为自己塑造了一种高深莫测、掌握天下大势的形象。诸葛亮的这一行为,不仅显示了他对于...
诸葛亮的故事启示我们,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持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像诸葛亮一样,将对知识的热爱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在解决问题方面,诸葛亮展现了其独到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他不是简单地采取最直接的方法,...
诸葛亮的一生,是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他的忠诚和智谋使他成为后人心中的英雄。他选妻子更看重内涵而非外表,体现了他深沉内敛的个性。诸葛亮的故事和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国...
诸葛亮的治军之道、八阵图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被提及并高度赞扬,唐朝时他被选入武庙十哲,与张良、韩信等历代名将齐名。他还改进了连弩,增强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著有军事著作如《南征》、《北伐》、《北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周瑜,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策略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各自展现了非凡的才智和谋略,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人物。 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以其深思熟虑、料事如神的能力...
诸葛亮在此情节中面对东吴的众多才智之士,以其过人的智谋和辩才,成功说服孙权联盟刘备对抗曹操。这一胜利不仅关乎于一次辩论的胜败,更是蜀汉与东吴政治军事联合的关键。通过这一情节,罗贯中向我们展示了在错综...
1. 诸葛亮的形象:诸葛亮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被描绘为一位智勇双全、足智多谋的人物,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学识,善于天文地理,精通兵法策略。 2. 《草船借箭》、《出师表》等故事:这些典故展示了诸葛亮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之所以杀魏延,并非基于个人恩怨,而是出于对蜀汉政权稳定性的深思熟虑。他牺牲了魏延以保全刘禅的统治和蜀汉的利益,这一举措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诸葛亮在复杂形势下的艰难抉择。然而,魏延...
《小学英语三国演义双语小故事之诸葛亮吊孝阅读素材》这个标题和描述揭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创新尝试,即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为小学生提供有趣的双语阅读材料。这一故事选自《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运用智慧和策略,在雾气弥漫的江面上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大量的箭矢,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胆识和机智,也凸显了他在危机中的...
宋代诗人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陆游通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寄寓了自己亦有治国安邦的抱负。而文天祥...
### 诸葛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 #### 一、引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更体现了他在辩论中的高超技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无疑是被描绘得最为传奇的角色之一。这篇读后感主要围绕诸葛亮的智谋、忠诚、用人之道以及他的健康问题...
1. 学习方法与专注力:故事中提到诸葛亮聪明好学,用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能记住。这强调了专注力和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该全神贯注,避免分心。 2. 勤奋与毅力:诸葛亮风雨无阻地每天上山求教,...
书中的白朵将诸葛亮的计谋用在了恋爱之中,比如她运用了“草船借箭”的策略,她通过学弟的帮助了解了乌云学长的日常习惯,并据此制定了在图书馆、食堂和篮球场等地点与学长“偶遇”的计划。这种策略性的接近方式,让...
紧接着,诸葛亮提到了刘备的临终托孤,他深感对先帝的承诺之重,决心以国家为重,全力以赴。通过这种情感的渲染,诸葛亮试图在情感和理智上说服刘禅,让他意识到继承先帝遗志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表明自己一心为...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是策略的化身,更是品格的楷模。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非凡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世人心中永恒的传奇。 在《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11.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诸葛亮的才智和策略丰富多样,无论面对何种难题,总能找到应对之策。 12. "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明了他的求贤若渴和对诸葛亮的极度敬仰。 13.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