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
1. 有效认知(思维)等于有效工作吗?显然思维模式还是会受到的人脑能力所限制,不是最好,只是适合。
2. 认知科学涉及利用计算机以帮助理解认知过程。许多认知科学家的目标是编制计算机程序,模仿人的认知过程,另一些认知科学家更关注产生能够有效工作的计算机程序。显然,建构计算机程序的“深蓝”的计算机专家属于后者。
3. 为gridview添加自定义的事件及事件参数?
4. 基本的驱策力
我们的行动并不一定根据理性的。人其实并不像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者所想的那么理性。非理性的冲动经常左右我的思想、梦境和行动。这种不理性冲动可能是反影我们的基本需求。例如,人类的性冲动就像婴儿吸奶的本能一样是一种基本的驱策力。
5. 本我自我超我
- “当我们刚来到这世界时,我们会用一种直接而毫不感到羞耻的方式来满足我们身体与心灵的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奶喝或尿布湿了,我们就会大哭。我们也会直接 表达我们对身体上的接触或温暖拥抱的需求。佛洛伊德称我们这种‘快乐原则’为‘本我’。我们在还是婴儿时,几乎就只有一个‘本我’。”
- “我们带着我们内心的这个‘本我’或‘快乐原则’长大成人,度过一生。但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 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这时,即使我们想要或需要某个东西,我们也不能躺下来一直哭到 我们得到那件东西为止。”
- 佛洛伊德还提出人类心灵中的第三因素。从婴儿时期起,我们就不断面对我们的父母和社会的道德要求。当我们做错事时,我们的父母会说:‘不要那样!’或‘别 调皮了,这样不好’!即使长大成人以后,我们在脑海中仍可以听到这类道德要求和价值判断的回声。似乎这世界的道德规范已经进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一 部分。佛洛伊德称这部分为‘超我’。”
6. 谁给我们罪恶感—社会道德风俗创造很多莫须有的罪恶感
“我们因此对每一件与性和性器官有关的事情有了一种罪恶感。由于这种罪恶感一直停留在超我之中,因此许多人——佛洛伊德甚至认为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对性有一种罪恶感。而根据佛洛伊德的说法,性的欲望和需求事实上是人类天性中很自然而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这样,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欲望与罪恶感之间的冲突。”《苏菲的世界*佛洛伊德》
7. 怎样能够让学习有持续的新鲜感和热情?
显然,重复性行为多少会产生厌腻感。(引用卓别林的《modern times》的例子)连续看两个小小时的《心理学》会腻 吗?至少会有点累,累了新鲜感也淡了吗?但有琴手可能会抱着数个小时不放仍趣味盎然。很对了,趣味何来呢?
8. 对曾经的思考的补充:
# how to learning?一切围绕着人(性)来研究
Most students first immerse themselves in examples. Studying others is a natural way to learn, making learning easy and fun. Our advice to anyone wanting to learn HTML and XHTML is to get out there on the Web with a suitable browser and see for yourself what looks good, what's effective, and what works for you.
l 学习的方法及目的:
n 直观的简单的例子
n 兴趣使然
n 人的游戏本性
n 价值观驱动
n 功利性驱动
n 请观察更的教学例子,如书和人们的学习行为再总结
9. 关于匈牙利命名法的一些见解.
类型化变量是不适合做应用开发的,因为应用开发涉及的类型太多太复杂了,你能为.NET类型的每一个类型标一个类型前缀吗?应用发开需要的是语义化的变量。
10. 再看三“我”
人格结构有三个组成部分:
l “本我”与生俱来,以“快乐原则”行事,属于无意识状态,但在幻想、梦、失误、精神病症状等情况中可以知其运动的真象。本我是人 格的原始系统,人格其他部分由它分化而来。
l “自我”是人格的指挥部分,它决定本我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满足。因此,自我是本我与外界之间的中界者,是本我与超我的调停者,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
l “超我”是进行纠察的人格部分,代表良心或道德规范。儿童在与父母接触中,通过摄取机制将父母的人格祖先的社会道德变成自己的东西。
11. just try try try……try!!no why ?现在的开发现状。记忆功能(信息数据状态保存功能)是智能的基础条件,也是事务处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所谓的持久层—数据库
12. 校验厂商中文简称,如数据库中已存在则提示?
数据的唯一性是页面进行验证好,还是在数据库用唯一约束好?显然后一个比较好。但是在违反了唯一约束后,数据库只丢出对用户来说非常深奥的错信,好办法是怎么处理的?
13. 什么页面事件事件的,不就是page类对象处理过程分段而矣。
14. 一般的东西本身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但当它们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时,就是具体的、变动的、有生有灭的。柏拉图把这种一般的东西称作理念,认为只有理 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独立于事物和人们的认识之外,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例如善的本身、美的本身、正义本身等。至于我们感官所接触的具 体、变动的世界,则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
15. 生命就是“有”,“有”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这个“有”的过程中用尽生命。
16. 接口、继承、事件等OO概念怎么样表达ASP.NET引擎处理页面的全程(G:对象协作过程)。
17. 对象协作过程来自需求,需求来自什么呢?逻辑?自然规律?人为规则?
18. 电平高低0101是自然规律;HTTP、HTML是人为规则;对象的初始化init、载入load、处理、卸载unload过 程的确有逻辑关系!
19. 真理具有一般性,真实具有特殊性。那么“有”就是特殊的真实,“无”就是一般的真理?
20. 一般的真理是“无”,是静态的(客观存在的,只是未被发现而矣);而人却是特殊的真实,是动态 的“有”,“有”人拼追求“无”我是不智慧的。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坚持压抑性欲的人是“无”我的表现,不智慧。
21. 这个“有”可是精彩氛呈的,看看现代科学学科分类就知道了。人“有”100年,要积极的“有”。
22. 什么是逻辑?
ASP.NET代码模型的处理逻辑:ASP.NET pages consist of two parts: the definition of the user interface using static text and server control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ser interface behavior and the Web application logic in the form of server-side code.
23. 今天真正的了解到一个糟糕的设计会给项目带来多少维护成本,埋下多少debug的种子。哎,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24. 认识抽象
软件开发过程就是从现实世界的问题域向软件系统的映射,其中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的强有力的思维方法。在建立软件的设计模型时常采用分层抽象的办法。在最高 的抽象层次上,可以采用问题的环境语言概括地描述问题的解法;在较低层次上,则采用过程化的方法描述问题的解法。
25. 抽象的内容包括过程抽象、数据抽象、控制抽象等。抽象与模块化结合,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对软件问题解法的抽象层次的一次精化。当软件的源代码编写完成时,即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抽象,完成了软件系统的开发。
26. Mr.Flight传道逻辑:如果什么什么的话,那么。。。。哈哈~~原来真的编程充满了logic.
27. 好像只要存在时空中的事物都是具体的(非抽象一般的),而且必定是存在于时间中!一套定义良好的代码也可以说是抽象的一般的 “不变的”,因为它只占用空间不占时间,很明显,是运行中的程序既占用时间(执行的逻辑过 程),当然程序也占用空间。(良好的代码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因为存在进化,模板进化!)
28. 模式、模板、模子!静态的,不占用时间的,永恒的不变的。
29. 模板是形式,特化参数是质料!引申应用亚里的形式质料论。
30. 心理学从哲学分了出来,为什么又可以分了这么多的分支?
31. 相比搞清思维是什么、大脑如何思维和如何可以拥有创造性思维,为什么要思维似乎要来得重要。就像知道为什么 要做爱和在没得做时心理为何会不平衡要比如何才能拥做爱技巧来得重要。知道行为的目的因比行为本身要重要。很明显,我很想知道驱动人们(包括自己)行为的 目的因是什么?还有行为过程影响行为的种种因素。举个例子,我有学习心理学的行为,目的因是提高自己的认识使灵魂自由;学习过程中不能专心,没有计划是影响行为的种种因素;那么我也有散漫轻浮的行为,它的目的因是什么呢?
32. 有时候常常宁愿听歌(喜欢听老歌发会情)发呆,也不想动身翻书学习(心理学)。这个问题涉及了环境和趣味。 有时候觉得这些都好像是随机的。随机的坐了下来,翻开了书,思维上做一下准备便进入状态就可以了。但是这 个过程很随机会被打断。来了个QQ或电话,来了首好歌,来了思维的断点或者说思维苦涩等。这都是环境问题。趣味更复杂一点。一开始的趣味只是来自好奇心, 持续的趣味只能来自心灵的共鸣与成长。
33. 散漫、随意和轻浮从何而来?是人性的一面吗?
34.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作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所共有的属性,包括行为属性。它是一个抽象的父类!^0^
35. 从lidodo的logo选择问题所想到的。
不同的人的确存在在品位和境界的差距,这些差距个人认为是出在认识的差距,不存在什么“个人品味”问题(当然这个我还在研究)。认识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值得探究。
36.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些事没有人提点的话的确需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懂,才会知道自己走得对还是错,也可能会留下所谓的回味穷的经 历。我和你一样也对高考不加以非议,我想说的是,高考并不是唯一成长的路。相反我觉得在你无知的情况下它多少有点会误导你的可能。是不是觉得文哥老是泼你 冷水,哈哈。你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老是说你爱听的话的。还有,我的小表妹,怎么把友情链接删了,这么不给面子。真让人失望。。。
37. 意识
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初期认识,在长期的学习段练学习中所获得的一种对事物的价值观与评价。意识又分为[[深意识]与潜意识。深 意识:对事物的有所分析,有所考虚有所研究,有一定的时间缓冲。潜意识:在长期生活中,大脑自然产生的结论,会形成一种精神上的条件反射,一种值得自已相 信的经验的激发。
38.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 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 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39. 人的兽性在性高潮的一刻表露无遗!kemin奇怪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兽性的虐待交配对象的欲望的?
40. 现在有点觉得,先哲们把人的灵魂阐述得太复杂了。在我看来很简单,或许事实也就是那么简单;之所以人有灵魂、心灵、思维、意识 和意志只不过是人作为高等动物拥有比一般动物更“强”的大脑。这个强字包括了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不过有点不解的是,我们的大脑应该是物竞天择进化而 来的,进化的动力具体有那些呢?
41. 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无一事物有终极的意义,只是形式的转化罢了。作为生命体的人类,和其他生命体一样,终极意义在于发尽自己 的光和热来完成生命的使命。(由在路边目睹一亲子交流的情景所感动到的)
42. 一种错误的倾向就是把“编程学习”等同于“编程语言的学习”。学习编程语言是一回事,学会怎样开发软件又是另一回事。
43. 那么到底如何寻求知识体系的完善?这个疑问再次把话题扯回抽象。软件开发人员的任务是实现待解问题与编程语言以及软硬环境所提 供的编程概念之间的抽象。而任何抽象的实现都要求先对抽象双方有足够的认识, 进而再基于它们去完成具体的关联。于是,换个角度看,你一方面要对问题域以及编程概念所涉及的编程知识有充分掌握,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抽象实现的成功。其中 前者就构成了编程知识体系的外壳,而在它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如何顺利完成抽象则成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抽象在编程中意味着解释关联。(《编程黑马真言》)
44. 知识和经验是静态的,行为过程是动态的;但是行为过程的知识仍然是静态的。再基于大脑推理是基于已有知识得出未有知识的过程, 因此,“动态”的行为过程依然可推理得知。
45. 亚里士多德又在哲学的对象上,从它和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上,把它规定为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这就是说,哲学是一种普遍科学,而不是一种特殊科学。其他的特殊科学,都是从存在截取一个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而探索它的属性。
46. 例如数学,就是从存在截取数量部分,只探索其数量方面的属性。哲学则以未经任何划分、不受任何规定的存在为对象, 以作为存在的存在为对象,而探索它就其自身而言属于它的属性。既然哲学所探索的是最初本原和原因,那么很显然它自身也必然有所依从,有所归属
47. 知德一种偏重玄思和沉思、为求知而求知、为研究学术而研究学术的纯思辨活动,它脱离行动,建立在与 “实践智慧”有别的“理性智慧”之上。行德使人成为好公民,知德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与行德相比,知德的行动是悠闲自在的,它以自身为目的,是一种神圣的生活,是人的最高幸福,它产生的愉快是纯粹和持久的。
48. 在我写日记的过程中发现,当我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脑子四处找词,有时想到是具体特殊几句话来表达,有时又发觉可以用一个一般点语句概要带过也可,也经常还会想不到比较适合的词。我脑子没有相关的词(概念),或者逻辑上觉得概念不清,不对,不合时就无法写下去了。 呵呵,好,发现问题了。词典字典一般是根据知道的字或词去查找它的概念内容;那么反过来有没有根据概念(模糊的)来查找相关的字词的概念典呢?最好还提供相关的概念使用的情景。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代码随想录是一个致力于帮助程序员提高编程能力的网站,提供了大量的题目和解题思路供学习和参考。本文主要介绍代码随想录的刷题笔记记录,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该网站进行学习。 ## 刷题笔记记录的作用 刷题笔记...
刷题攻略的背景 很多刚开始刷题的同学都有一个困惑:面对leetcode上近两千道题目,从何刷起。 大家平时刷题感觉效率低,浪费的时间主要在三点: 找题 找到了不应该现阶段做的题 没有全套的优质题解可以参考 ...
内容概要:这是关于作者针对自己的代码学习笔记《代码随想录》,进行两年后的全面更新与汇总的一则公告。新的PDF版本整合了所有最新内容,并修复和完善了一系列题目解释。尽管如此,作者仍推荐优先在网站上阅读以...
《代码随想录》是一本深受程序员喜爱的算法学习书籍,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战演练。这本书的核心是通过实际编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算法,提升编程技能,特别是C++语言的应用。在C++这个...
代码随想录贪心算法知识,非常管用
《代码随想录》是一本深受程序员喜爱的算法学习书籍,其PDF版本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电子阅读体验。这本书主要针对准备参加编程面试或者想要提升自己算法能力的开发者,通过实例解析和实战演练,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算法...
《软件随想录》是一本深入探讨软件开发与管理的经典著作,它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多个重要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软件行业的深度洞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随笔和思考,揭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挑战以及解决之道。...
《代码随想录》是一本深受程序员喜爱的书籍,尤其对于即将参加秋季招聘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来说,它是提升编程技能和算法能力的重要资源。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编程思维和各种常见算法,旨在帮助读者...
「代码随想录」二叉树专题精讲(v2.0)是一套涵盖二叉树基础知识、遍历算法、递归与非递归实现、BST、AVL树等内容的视频课程,由著名程序员博主「代码随想」老师主讲。该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基础篇:介绍了二叉树的...
《代码随想录》是一本深受程序员喜爱的编程学习资料,尤其在算法领域,它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动态规划、回溯、递归、二叉树以及贪心等核心算法。这些算法是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基础工具...
代码随想录知识星球精华(最强八股文)第五版(算法篇).pdf
【代码随想录最新第三版-最强八股文】是一份综合性的IT学习资料,包含了程序员面试必备的知识点,尤其适合准备大厂面试的求职者。这份文档详细涵盖了多个编程语言、算法、计算机基础和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概念,旨在...
从给定的文件信息来看,「代码随想录」动态规划专题精讲(v1.2).pdf 的内容涉及到编程算法中的动态规划专题的精讲。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是一种在数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生物信息...
《软件随想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由知名程序员、软件工程专家、敏捷开发倡导者Martin Fowler所著。这本书集合了他对软件开发的深入思考与实践经验,涵盖了软件设计、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软件随想录》是许多程序员和IT从业者都推崇的一本书,它深入探讨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团队协作、项目管理、代码质量、技术债务等关键议题。这本书结合作者的经验,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旨在帮助...
代码随想录知识星球精华(最强八股文)第五版(星球资源篇).pdf
代码随想录知识星球精华(最强八股文)第五版(面经篇).pdf
2015-04_P292 软件随想录.pdf 1
软件随想录_扫描版_5.7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