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sie.org.cn/show_detail.asp?sort=27&id=144
《中国青年报》评论报道:艺术与科学如何握手[2001-06-04]
《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4日 陈娉婷
很多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工科实验室里,处处是成堆的设备、仪器。在普通人、搞艺术的人看来,它们杂乱无章、不可亲近,更无美感可言;但在这些科技人员眼里,它们有血有肉,是可以对话的“漂亮宝贝”。“美”,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眼里,往往就是如此地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会继续是“井水河水不相犯”吗?科研、艺术创作又如何真正地互动与互补?“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会不会成了过于拘泥传统的角色区分?
6月1日至2日,一批科学家、艺术家会聚清华大学,共叙一个老话题: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听起来是两个大概念。然而,倡导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尤其是将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即“艺术”的素养和感觉融入科学研究,将科学精神导入艺术创作,这仍是许多学者致力一生的治学理想。
因此,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宏观的话题,在此次研讨会上吸引了来自各国学者的论文多达200多篇,其中在会上宣读的就多达50多篇。在洋洋洒洒的论述中,学者们的一个共识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科学家、艺术家的传统意义正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异,艺术和科学的整合,正成为新世纪的趋势。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在其科研中发现,20世纪的基础科学研究,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然非常尖锐,靠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有所突破。李政道认为,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人们对“科学与艺术”间的认知。李政道、黄胄、吴冠中等一批科学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由此自90年代初开始了“让艺术与科学联姻”的努力。
李政道这样比喻他眼里的“艺术与科学”:“这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决不可分割。”李政道认为,作为从事理工研究的人,如具备更高的艺术素养和感觉,会帮助其研究问题观察事物的视野变得更广阔。
而在著名画家吴冠中看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他提出,“用科学的解剖刀解剖艺术”,越讲科学,越能让艺术更艺术。吴老认为,如果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工作者能及早补上这一课,他们的起点和进步,就会比老一辈高得多快得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专员木卡拉则认为,艺术承认并强调自然界中各种疑惑在人们客观生活中不可避免;而科学则是解惑。艺术与科学最终会殊途同归,就在创造新观念、孕育新思想的过程中,造就了艺术家和科学家。
在有深厚造诣的学者眼中,“艺术与科学”原本就是如此接近。无独有偶,也就是不久前,杨振宁博士在一次演讲中,同样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理学”与“美学”紧紧握了一回手,杨振宁告诉人们:“高不可攀”的物理与处处存在的“美”息息相关。自然创造美,而物理学就是去发掘这些美。
实际上,探索艺术与科学两者间的互动互补,借此拓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思维空间,已成了近年来众多高校致力的目标。就清华而言,刚刚结束的这一讨论热烈的研讨会,仅仅是立志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试图“艺术与科学双赢”的众多努力中的一步。从5月31日起,该校分别在清华本校、中国美术馆等地陆续举办“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时尚·交融”大型时装展示会、学术研讨会、成立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等系列活动。而此前,这所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理工名校,与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办社会学系、传播系、建人文学院等等一系列举措,都似乎标志着其“培养有艺术气质的理工人才,培养有科学头脑的艺术人才”的全方位努力。
人们还注意到,不仅清华一校在努力,近年来,国内不少文科院校办信息学专业,新闻系、中文系开设高等数学、微积分、统计学课程;理工院校纷纷办中文专业、艺术专业,创建人文学院、传播学院、法学院。这一切,都让人们依稀看到,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人文精神正在努力回归大学校园,让艺术与科学联姻,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正成为学术界、教育界实实在在的行动。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探索》这篇文章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背景下,针对电子信息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以南通理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pdf
#资源达人分享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涵盖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地方高校如陕西理工学院在电子信息...
以安徽理工大学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为例,阐述了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课程体系,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构建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体系等对培养理工科专业创新人才的意义,并希望以此为契机,...
本文将以“创新大赛对电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创新路径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国际贸易本科专业为例”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大赛推动此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革。 首先,创新大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
- 培养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 学生必须根据专业要求选修规定课程,并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 由于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培养计划在执行...
总结来说,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构建多元融合、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改革不仅符合工程...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正是响应这一需求,对国贸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学院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洛阳理工学院的建设与探索聚焦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趋势。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实践信息技术至关重要。计算机网络本身是连接自治计算机的物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国际贸易(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篇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适应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需求,...
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高校,在其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创新大赛为载体,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本文将围绕创新大赛在电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当前电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驱动力,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陕西理工大学作为实例,针对这一变化,探讨了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更好地培养机械专业工程硕士,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南开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探索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旨在培养出具备深厚理科素养、工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新能源领域的迫切需求。这种模式对于其他高校也有...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调试图以及实验代码.pdf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调试图以及实验代码.pdf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调试图以及实验代码.pdf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调试图...
通过上述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在化工行业中担任安全总监级别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安全生产问题,还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整个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