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content() parse begin-->

见过冯骥才的人大多对他印象深刻。他身材高大、思维敏捷,即使年逾花甲,却也步履矫健,在接受采访时他总是激情满怀,出口成章。2003年初,中国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冯骥才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民间文化,当时就想到了做一个基金会。可是启动资金需要200万元,作为一介书生,他只能拿起手中的笔,不停地作画。2004年基本上是白天做工作,夜里10点到凌晨1点钟画画,非常艰苦,画了有七八个月的时间,把这些画拿到北京、天津,各办了一天的展览。当时冯骥才想,这批画即便卖掉了,不见得会卖到200万。好在有一个好朋友叫赵文煊,台湾演员,他说:“冯老师感动我好几次,我也感动你一次。”于是他把100万元人民币的片酬捐献给了冯骥才。加上冯骥才历时10个月用自己的画筹得的款项100多万元,由此成立了民间文化基金会,将自己从一位文学大家变成了民间文化保护的斗士。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说起为什么会在近10年把主要精力从小说写作上转移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事业之中时,冯骥才说,他们这一代作家有一个很强的时代印记,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批作家之所以能够走上文坛,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从“文革”到改革的过渡。从“伤痕文学运动”开始,到改革文学,他们经历了关键的变革。这些作家更关心民族的命运,这是这一代作家与生俱来的。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保存本土文化。现在的文化涌入是随着商品而来的,外来文化占据了我们的精神空间。有一个时期我们电影看香港的,流行歌曲听台湾的,爱情片看韩国的,漫画看日本的。当社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的文化。前几年连春节都不愿意过了,在我们这些城市人对春节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上千万的民工还要赶着回家过年。作家可以把这种思考写进自己的作品,可我觉得这种方式不能解决中国文化的问题,我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参与我们的文化保护。这也是一种责任感使然。”
基金会的钱不多,只有200多万元,对于民间文化的救助来说远远不够。在整个民间文化有困难的时候,基金会首先支持弱势。冯骥才说,如果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变成罗马花园,穿的服装都是牛仔,唱的歌曲都是王菲的,都像超级女生一样在村里走来走去,那他们民族的特征就消亡了。他们必须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
今年基金会所做的重点项目,一是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普查;二是云南地区民间的版画“甲马”的调查;三是资助一个作家做草原民族民居专项调查,年底还要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搞一个活动,帮助更多的保护者开展工作。“我今年还要做一个民间守望者奖,就是要奖励这些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直默默无闻地、完全奉献地做民间文化守护的这些人。”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
|
相关推荐
9. **冯骥才的文化关怀**:冯骥才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和行动都体现出对民间文化和历史保护的关注。 10.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用文化眼光观察生活,写出文化现象的意义,阅读...
冯骥才先生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汀先生的“三重”美术教学方针,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提供了方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应该重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高层次...
首先,冯骥才的作品体现了对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他在文中并未直接提及“拯救传统文化、拯救民间文化”,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深入解读作者的意图,即呼唤人们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对比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3. **文化遗产保护**:冯骥才呼吁保护文化遗产,反映出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景观破坏。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维护历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4. **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提到的...
此外,文中提到作家冯骥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强调了文化遗产作为历史见证、民族精神载体和民族根的重要性。 【知识点详述】: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珍珠鸟》:冯骥才笔下的和谐共生之歌 在现代散文的海洋中,《珍珠鸟》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这篇由著名作家冯骥才所创作的散文,不仅是一段关于人与动物之间建立...
第一篇心得体会中,作者表达了对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担忧,并提到一些积极的现象,如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呼吁和政府设立传统节日以保护传统文化。作者强调,我们有责任守护并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在世界舞台上闪耀。 ...
通过介绍冯骥才等文化保护人士的贡献,以及孩子们成为民间艺术“小传人”的例子,学生将被激发积极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去。 最后,课程将学生定位为未来的民间艺术保护者和传承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
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与人物个性的小说集,其中描绘了清朝末年天津卫的各种民间技艺高手,展现了当时社会各色人等的独特魅力。书中的"泥人张"以其高超的捏泥人技艺,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冯骥才的观点指出,民族的节日是文化的生日,提醒我们要珍视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2.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表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载体。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富有深厚的...
冯骥才还积极投身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被誉为“守望民间文化的‘精卫鸟’”。 ### 四、《花脸》的教学分析 #### 1. 故事梗概 文章通过叙述主人公购买、佩戴并模仿花脸的过程,展现了他对这一传统艺术...
冯骥才作品阅读.doc
7. 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冯骥才等艺术家的工作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他们的努力让即使被拆除的建筑在艺术作品中得以留存,为未来的中国人保留了对故乡的记忆。 8. 艺术家的角色:艺术家如韩美林,通过他们的创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茶汤作为一种传统的甜食,不仅承载了民间生活的智慧,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细腻与精致的体现。而“烛光杯高磊好嘴杨巴公开课”则是一堂深入探究中国民俗文化、人物性格塑造和语言艺术的重要课程...
作家冯骥才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反映了保护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的魂魄和根系,对于维系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不仅仅...
它不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承载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文中所描绘的刷子李这一形象,不仅技艺高超,更是拥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在设计《刷子李》这篇课文的教案时,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
政府和有识之士如冯骥才等已经在行动中,通过设立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在第二篇心得中,作者提到了学校举办的传统知识竞赛。这类活动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作家冯骥才对于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担忧,强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提出,春节文化的创新必须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强调春节不仅是休息放松的时刻,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庆典。春节期间的习俗,如贴春联、挂红灯笼、守岁、拜年等,不仅是节日活动,更是连接...
2. 培养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的能力,让他们对民间文化有所了解,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 学习并品味文章中生动的语言描绘,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致刻画。 4. 认识和书写新的汉字,提高学生的汉字认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