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常态化,IT企业的必然?
在所谓的“IT”圈混迹多年,写过代码,做过工程,参与过系统维护,也做过IT团队管理。放眼看去,IT过程都伴随着大量的加班加点。有种说法:IT行业,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是反常的。真的这样吗? 个人的一些观点,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对IT过程管理的思考。
IT工作的输出物,不同于我们在车床上车一个螺栓,车一个螺母。螺栓或螺母加工完成后不能再继续“琢磨”,完工即意味着这项工作的结束。IT的输出物:文档和程序,经评审和测试合格,可以作为一个阶段的结束,但追求完美的人,可能会继续优化自己的程序,会继续完善自己的文档,似乎没有太多的“止境”。这样的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享受着“完美”输出带给自己的愉悦,乐此不疲。
上述加班,是幸福的。实际上,在有明确工期要求,工期和人员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即在项目中,我们的工作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有那么多无奈的加班? 产生这种“加班”的原因在哪里?
(1)工期紧张,人员紧张,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的确完成不了对应的工作,这时的加班是必须的,是应该的,是自然而然的。
(2)团队成员不成熟,一个老人带一群新人做一个项目,新人不管是否参加项目都需要抓紧学习适应新的环境。新人参与项目,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完成一个目标要同时进行“学习”和“工作”两个动作,不加班能行吗?这种加班实际上也是自然而然的,即便加班也不见得满足项目要求。就像有些销售诟病我们的:人家4个人半年能完成的工作,我们需要10个人半年才能完成。在团队成员不成熟的情况下,10个人半年实际上还要通过加班才有可能完成的。
(3)工作现场,有用户在,有其他厂商在,用户没有走,用户在盯进度,用户在加班和我们讨论需求,在开所谓的“会”,用户觉得我们能力不够,看到我们还不加班,肯定生气。这时我们不得已,我们不能走,我们还要在现场,形成所谓的“加班”。
(4)自己当天工作已经完成,组长还在加班,项目经理还在加班,其他员工还在加班,自己不好意思走,还要耗在那里,形成所谓的“加班”。
(5)加班已经形成常态,知道自己早早完成工作,也不能休息,或者也不好意思回去休息,于是自己的工作慢慢做吧,反正我知道晚饭后还有2个小时的时间,加上晚上2个小时的时间我肯定可以完成。于是形成所谓的“加班”。
(6)员工A的工作已完成,员工B的工作没有完成,组长将员工B的部分工作分给员工A去完成,于是A和B都要加班。久而久之,部分员工觉得“干得快就要干更多的工作”,于是自己的工作可以慢慢的干,或者工作完成了也不吱声。于是员工A也每天都在加班。
(7)项目要求统一安排加班,不管自己的工作完成程度怎样,周六周日必须加班,晚上必须加班。于是产生“加班”。
诚然,我们需要加班,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特定的时间点,不仅IT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但能否减少不必要的加班,能否让加班产生应有的输出,却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针对加班,针对工作安排,在技术团队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们的组长,我们的员工该怎么做?
(1)针对组员,加班要有加班的收获,否则不如回宿舍睡一觉,第二天精神还好些。
(2)对于组员A,自己的工作完成后,组长又安排了组员B未完成的工作,应该愉快的接受新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目标。
(3)自己的工作完成后,应该主动询问组长是否还有其他工作可以做,应该主动推动自己小组工作的前行。
(4)唯有如此,组员个人价值才能最大体现。组长在评价一个员工,在有调岗调薪或其他机会时,第一想到的是替自己分忧的组员,而不是遇事退缩、得过且过的人。
对组员是如此,组员不能将个人的前程全部寄托到组长身上,而是通过发挥个人能动性体现个人价值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那么,组长呢?
(1)组长分配任务时不仅仅是分事,前3件事员工A完成,后4件事员工B完成。组长要分析每项工作需要的技能和大概的工作量,有针对性的分配给合适的员工,基本保证员工A可以通过8小时完成对应工作,员工B也可以通过8小时完成对应工作,减少“忙闲不均”情况的出现。当工作分配合理时,员工A不能完成对应工作,该加班加班,员工B完成了工作,该休息休息,理所当然。避免被“加班”情况的出现。
(2)组长可能会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完成工作量的分析。这实际上还是我们团队建设不到位,一个组长带10个组员,肯定带不过来。这需要组长、主管一起考虑组织机构的梯队建设,最终达到我们工作安排的合理状态。
(3)梯队建设不可能一黜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需要组长和组员的默契配合,组长安排不到位的,组员要发挥主动性协助组长共同完成组内工作;组长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工作安排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骨干员工的培养,逐步做到工作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减少我们可控范围内的不必要加班。
再说一句,大家上学时经历过无数次考试,按照考试的标准集中精力工作,工作8小时后,大家会是什么状态? 曾经的一个同学所在的公司,下班后公司关门、上锁;周六周日也大门不开。曾经羡慕甚至嫉妒过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上班8小时不集中精力,到下班时能够走得了吗? 毕竟公司要有产出才能有收入,才能存活,产出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产生的。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建筑工地在春节后逐步进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挑战。为了确保工地的安全运行和有效防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工程参建各方需建立...
攻防常态化下的企业安全运营体系实践
防疫常态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研究.pdf
论文研究-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应该常态化吗?——基于CGE模型的分析.pdf, 为什么购置税优惠政策不适用于供给约束时期,现有研究极少基于一般均衡角度做出解释并提出替代...
【养老机构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 该方案旨在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常态化防控,确保养老机构的安全运行。方案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强调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和问题导向,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和流感可能...
希沃常态化录播教室解决方案 希沃常态化录播教室解决方案是基于图像智能跟踪算法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传统录播教室的种种限制和问题。该解决方案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满足教师的常态化...
常态化运行机制.pdf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频繁发生...综上所述,电荒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共同发力,以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为了应对季节性疫情反扑的可能,确保在冬季期间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营,防止疫情的输入与传播,我国出台了《卫生监督疫情冬季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此方案的制定是基于当前疫情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策划方案是针对当前疫情形势,确保体检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指导。 1. 工作目标: - 全面掌握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通过对各类人群的体检,收集健康数据,分析主要健康问题。 - 分析疾病谱,为...
这个新常态主要体现在消费主体、消费习惯、服务产品、营销模式和企业管理形态的变化上。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润钢强调,酒店业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身的策略。 1. 新的消费主体 过去,星级酒店的主要消费群体...
【常态化核酸检测】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多个城市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作为防疫措施,旨在早期发现并控制疫情扩散。这一策略的普及原因主要包括有效性、社会成本最小化和就业带动。 1.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有效性**: ...
《广东省食品生产经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手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能够安全运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以下是手册中的关键知识点: 1. **适用范围**...
养老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pdf
网络安全督查常态化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docx网络安全督查常态化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docx网络安全督查常态化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docx网络安全督查常态化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docx网络安全督查常态化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
扁平化管理构建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pdf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常态化核酸检测研究报告.pdf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常态化核酸检测研究报告.pdf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常态化核酸检测研究报告.pdf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常态化核酸检测研究报告.pdf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常态化录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解决传统教学视频资源的局限性,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首先,文章阐述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需求。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构建高质量、规模...
2022年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教案.docx
【集团公司完善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的四个常态化主要涵盖了疫情防控的长期策略和具体措施,旨在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健康安全。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疫情防控持久战认知**:认识到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