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分为七层,从下至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优点:将服务、接口、协议有效的区别开来。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的一些功能。
接口:上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 协议:本层实现接口的细节

下面,我们以登陆qq号码为例。来进行说明这七层分别是如何工作的。
在登陆之前,我们假定我们的网络是连通的。
首先应用层将我们的qq用户名和密码交给与网络连接相关的表示层,表示层将数据进行转换为特定格式(让会话层来识别),加密等操作。然后转交给会话层,会话层收到数据之后。将客户端和需要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进程端口进行连接和保持会话。建立连接之后,将数据交给传输层,传输层根据接收方反馈来的接受大小和流量来限制发送的流量。和把会话层传过来的大数据包分割成小数据包进行接收。接着,传输层将数据交给网络层。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来决定数据经过那些路由器传送。继而,网络层将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收到数据之后进行检错纠错,然后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分割成物理层可以接收的帧。也就是原始数据。物理层收到数据之后,交给传输介质,有光缆,电缆。电磁波等来传送给目标方腾讯服务器。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负责规定通信设备之间的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包括信号的传输速率、线缆标准、接口类型等。物理层控制集成电路通常集成在通信设备的主板上,处理数据的物理传输,如电压、电流、...
2. **物理层**:在OSI模型中,物理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以太网络的物理层规定了信号的编码、调制和传输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用于10Base-T和100Base-TX,而4B/5B编码用于1000Base-T。 3. **传输介质**:传输电路的...
在通信系统中,数据接收器接口通常位于物理层,是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最底层。 1. **信号放大**: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和衰减,数据接收器首先需要对弱信号进行放大,确保信号强度足以...
7. **协议标准**:可能涉及相关的通信协议,如OSI模型或TCP/IP协议栈中的相关层协议。 8. **实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在不同网络条件下如何实施上述方法。 9. **性能评估**:可能包含对不同发射策略的性能...
中继设备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它们不解析或改变数据包的内容,仅处理信号层面的问题。这种特性使得中继设备能够兼容各种不同的网络协议,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功能,因为它们无法解决网络层的拥塞控制和错误校正问题...
汽车网络参考模型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OSI七层模型,简化为应用层、网络层和物理层,主要关注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数据帧结构和网络管理。 五、车载网络分类和通信协议标准 车载网络根据速度、距离、实时性等要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