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ghuidang
  • 浏览: 96682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Edgar (Ted) Codd, 1923-2003

纪念关系数据库之父

大家都说,Edgar F. Codd(通常被称为Ted)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的成就之一,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发了一个关系型数据管理模型--存储和操作大量业务数据的一个复杂、完整的理论。根据Codd的设计构建的关系数据库成为了当今企业的基础;银行依赖关系数据库来跟踪资金流动;零售商使用它们来监控库存水平;人力资源部门使用它们来管理员工账户;图书馆、医院和政府机构在其中存储数百万条记录;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某种容量的关系数据库。自从Codd公布其理论以来的30年中,关系数据库已经成为一个年收入近130亿美元的行业。

早期生活

Ted Codd于1923年出生在英格兰多塞特郡波特兰市的一个大家庭中。他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主修数学和化学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皇家空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odd动身前往纽约并成为IBM的一名数学编程员。Codd所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帮助构建一个称为可选顺序电子计算器(Selective Sequence Electronic Calculator,SSEC)的早期计算机,据说该计算机占据了一栋市区办公楼中的两层。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Codd获得了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之后,他调到了IBM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开发实验室,在那里,他开始从事关系型数据管理模型(这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的模型)的开发。

改进数据库

早期的计算机太大、太昂对了,以至于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变得经济有效,并逐渐被私营机构所采用,同时专门针对企业应用开发了许多标准和语言。其中有两个用于处理数据的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网络模型。

在层次模型中,数据记录以层次方式相互关联;主要记录位于上层,后续的各个记录类型在下层分支。在网络模型中,一层中的记录集可能属于邻近的上层中的两个不同的包含层次中。对于这两种模型,编写查询语句来检索信息要求深入了解数据本身的导航结构,因而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一般都是由专门的编程人员来完成的。

Codd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最终收集到1970年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中的一系列报告中,Codd建议将数据独立于硬件来存储,程序员使用一个非过程语言来访问数据。Codd的解决方案的关键,是将数据保存在由行和列组成的简单表中(在这种表中,相似数据的列将各个表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数据保存在一个层次结构中。按照Codd的想法,数据库用户或应用程序不需要知道数据结构来查询该数据。发表了该论文之后不久,Codd又发布了更为详细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其指导创建关系数据库的12项原则。

在Codd的理论公开之后,并没有立即被IBM所采纳。IBM已经对一个称为IMS的层次型数据库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它让其他公司和企业家去考虑如何进一步发展Codd的理论。其中的领袖人物是拉里o埃利森,他在1977年与Ed Oates和Bob Miner一起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创办了一个公司,后来成为Oracle公司。其余要说的就是数据库的历史了。

但是对Ted Codd来说,历史并没有停留在那儿。虽然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Codd一直就职于IBM,但他也与长期的合作者Chris Date共同创建了一家咨询服务公司,而且,直到其今年的早些时候去世,Codd还一直继续研究和发表关于数据的规范化、分析和数据建模等主体的文章。

了解关于Edgar (Ted) Codd的更多信息
www.wikipedia.org/wiki/Edgar_F._Codd

文章来源:
http://www.oracle.com/global/cn/oramag/oracle/03-jul/index.html?content.html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关系数据库设计.docx

    Codd的RDBMS12法则,即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准则,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dgar Frank Codd提出。这些法则确保了关系型数据库的高效、稳定和灵活性: 1. 信息法则强调所有信息应以表的形式统一表示。 2. 保证访问...

    [详细完整版]关系数据库.pptx

    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管理方式,由“关系数据库之父”埃德加·弗兰克·科德在1970年提出。这个模型以其简单明了和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迅速获得了广泛的接纳,成为了数据库领域的主流。从20世纪80年代...

    三位在数据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

    因此,1981 年的图灵奖授予了这位“关系数据库之父”。 三、石井义雄 石井义雄(Masatoshi Yoshikawa)是日本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数据库专家。他在数据库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开发了日本第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教材pdf

    E.F.Codd是“关系数据库之父”,他提出了关系模型概念,并在1981年获得图灵奖。James Gray在数据库事务处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于1998年获得图灵奖。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基础学科的进步,涵盖了数据...

    物联网导论PPT——数据库与物联网65.pptx

    关系数据库是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dgar F. Codd于1970年提出,理论基础是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的特点是以面向系统的观点组织...

    oracle数据库知识大赛初赛题库(一)[归类].pdf

    Edgar Frank Codd 是关系数据库之父,他于1970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Oracle公司的创始人 Larry Ellison 是 Oracle 公司的创始人。...

    了解IBM DB2数据库历史

    Codd 博士因此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他的论文对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数据库设计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973 年,IBM 研究中心启动了 System R 项目,目标是研究在多用户环境下关系型数据库...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提出了关系模型。 - James Gray:数据库事务处理专家,对数据库事务处理有重大贡献。 - Michael Stonebraker:现代主流数据库系统架构的奠基人,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二...

    西南交通大学数据库原理作业-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docx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一个通用的软件系统,由一组计算机程序构成,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数据的...网状数据库之父是 Charles William Bachman,关系数据库之父是 Edgar Frank Codd。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2.1章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ppt

    Codd作为关系数据库之父,他的理论贡献奠定了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石,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因对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开创性工作,在1981年荣获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图灵奖。Codd...

    数据库系统原理PPT课件.ppt

    Codd博士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他的关系模型理论是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而Gray博士则因他在数据库技术和事务处理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在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所起的领导作用,荣获图灵奖。 数据库系统的地位不...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解析 ...他是现代数据库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概念、特点、模型以及相关理论,对于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苏州大学《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期中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pdf

    **解析**:E.F.Codd是关系模型的提出者,他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 #### 二、设计题知识点解析 1. **E-R图的设计** **解析**: - 实体: - 投保人(属性:姓名等) - 保险(属性:保险号、车型等) ...

    数据库系统概论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因其对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贡献而获得1981年图灵奖。 - **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数据库技术和“事务处理”专家,因其在数据库并发控制方面的研究而获得1998年图灵奖。 #### ...

    多维数据库和OLAP分析

    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概念最早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F.Codd于1993年提出。在这一时期,传统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查询和分析的需求,而简单的SQL查询也无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中的复杂...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