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Apache 与 wsgi
安装nginx
Apache 中主要是对python的支持配置:
加入模块:
LoadModule wsgi_module modules/mod_wsgi.so
多个Apache配置:
1.端口 Listen 8080
2.Log文件位置3个
ErrorLog "logs/error.log"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3.PidFile(这个我没改,window下没看到配置,可能是默认的)
4.添加python程序的配置:
WSGIScriptAlias / '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django13Test\django13Test\django.wsgi'
<Directory '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django13Test\django13Test'>
Order deny,allow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注:django.wsgi 是python脚本:
import os
import sys
import django.core.handlers.wsgi
sys.path.append(r'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lbforum_test')
#if 'DJANGO_SETTINGS_MODULE' in os.environ:
# logfile = open("C:\lbforum.log",'w');
# logfile.write(os.environ['DJANGO_SETTINGS_MODULE']);
# logfile.close();
os.environ['DJANGO_SETTINGS_MODULE'] = 'lbforum_test.settings'
application = django.core.handlers.wsgi.WSGIHandler()
1)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django13Test\django13Test\django.wsgi 指向这wsgi脚本路径,
2)<Directory '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django13Test\django13Test'>
Order deny,allow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中的 “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django13Test\django13Test”路径不能配置出错,注意不要以“\”结尾!
3)django.wsgi文件中
sys.path.append(r'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lbforum_test')
“D:\workspace\Aptana Studio 2.0\lbforum_test”这个路径指的是项目(代码包的上一级路径)
而 os.environ['DJANGO_SETTINGS_MODULE'] = 'lbforum_test.settings'
lbforum_test.settings 是搜索django settings的配置
5.在window下注册服务(window就是烦)
link:http://microskype.blog.51cto.com/871494/191309/
6.启动你配置的多个apache,多个端口测试一下
nginx配置:
nginx配置就很简单了主要是请求的转发,url的规则
首先添加 upstream
upstream blog {
server localhost:8080;
}
upstream lbforum {
server localhost:808;
}
blog,lbforum分别是其名字:
然后再server中配置Url转发规则就可以了
location /blog/ {
proxy_pass http://blog;
}
location /lbforum/ {
proxy_pass http://lbforum;
}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bforum;
}
以上只是简单配置,刚开始研究nginx apache django这些东西。可能会弄的很傻。附件内容是配置的详情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创建 Apache 的自定义配置文件 `apache_django_wsgi.conf`,设置静态资源和 Django 应用的别名。 - 创建 `django.wsgi` 文件,用于处理来自 Apache 的请求并将它们传递给 Django 应用。 - 如果使用 virtualenv...
### 配置Nginx前端Apache后端服务器详解 在现代Web架构中,为了提高网站的性能、安全性以及实现负载均衡,Nginx与Apache的组合应用变得日益流行。Nginx以其高效的静态文件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并发性能,常被用作前端...
nginx的mod_wsgi模块, 适用于nginx 0.5.34, 其他版本有对应的patch(尚不支持0.7.x, 对于0.6.x版本打过附带的patch之后编译可能还会有问题). 建议: python编译的时候推荐使用--eneble-shared, 否则需要修改mod_wsgi...
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搭建一个基于Python 3.3、Django、Apache 2.4和mod_wsgi的Web开发环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任务。这个配置组合能够让你使用Python的高级Web框架Django来开发应用,并通过Apache服务器进行高效...
### Nginx安装与后端健康检查模块配置详解 #### 一、Nginx环境搭建与核心组件安装 **1.1 基础环境准备** - **操作系统**: CentOS 6.5 - **基本服务器配置**: 在安装过程中选择了“基本服务器”配置。 **1.2 安装...
- **服务器配置**:项目可能需要在Apache或Nginx等服务器上运行,需要配置合适的运行环境。 - **版本控制**:源码可能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方便团队协作和代码回溯。 - **测试与调试**:项目可能包含了单元测试...
在Nginx配置文件中,`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的使用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指令,如`check`、`check_interval`、`check_timeout`等。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nginx http { upstream backend { server backend1...
"巴爷商城平台前端后端_商城模版_java前后端交互.zip"这个压缩包文件包含的是一个名为"巴爷商城带后端"的项目,我们可以从中解析出几个关键的IT知识点。 首先,"前端"指的是用户与应用交互的部分,通常包括网页设计...
然后,创建一个django_wsgi.py文件,将其放在与manage.py同一个目录下,内容如下: ``` import os import sys reload(sys)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os.environ.setdefault("DJANGO_SETTINGS_MODULE", ...
Nginx 后端健康检测模块设计为与多个Nginx版本兼容,这意味着不论你正在使用的是较旧的稳定版还是最新的开发版,都可以轻松集成并利用这个功能。确保在使用前检查模块与Nginx版本的兼容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
"nginx_tcp_proxy_module-master"就是这样一个模块,它使Nginx具备了TCP代理的能力,可以用于负载均衡、流量控制等多种网络服务场景。 **TCP代理的基本概念**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
通过dockerfile将nginx、前端和后端封装成一个镜像文章所需要的nginx压缩包
用户只需将这些文件解压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根据配置需求修改`conf`目录下的配置文件nginx.conf。 **Nginx的目录结构** - **nginx.exe**: 这是Nginx服务器的主要可执行文件,负责启动和管理Nginx服务。 - **conf**:...
nginx自带是没有针对负载均衡后端节点的健康检查的,但是可以通过默认自带的ngx_http_proxy_module 模块和ngx_http_upstream_module模块中的相关指令来完成当后端节点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健康节点来提供访问。
在Windows环境中部署Django web应用通常涉及到多个组件的协同工作,包括Django框架本身、Web服务器(如Apache)以及让Django与Web服务器交互的中间件(如mod_wsgi)。以下是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
Nginx+Uwsgi+Django(python3)+Vue部署,一步步实现。网上找了N多篇文章都没成功,特意记录,以免其他同学踩坑
借助淘宝技术团队开发的nginx模快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来检测后方realserver的健康状态,如果后端服务器不可用,则会将其踢出upstream,所有的请求不转发到这台服务器。当期恢复正常时,将其加入upstream。 ...
docker容器中编译安装第三方后端检查模块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 使用方法见:https://blog.csdn.net/pcn01/article/details/1051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