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别人的博客看到一篇关于JS执行顺序的文章,觉得挺有道理,加上最近又碰上个关于这个的难题,就借着别人的例子研究了一下,写个博文记录下。
参考链接:http://747017186.iteye.com/blog/1977133
JS代码可以在html代码的<head>和<body>里面引用,所以按照解析html代码的先后顺序来决定JS的执行先后顺序,可以看下面的一段代码来验证:
不使用Jquery的情况下:
<html> <head> <title>测试JS的执行顺序</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最先执行");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temp.js" charset="UTF-8"></script> </head> <body onload="alert('最后执行');">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中间执行1"); </script> 测试JS的执行顺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中间执行2"); </script> </body> </html>temp.js
alert("谁先引用?谁先执行!");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head>里面的JS谁先被引用,谁就优先执行,在本例中外部引用的JS第一个执行。紧接着下面的一个<script>“最先实行”代码执行。
2.在<body>里面的JS要比<head>里面的JS后执行,因为html代码是先执行<head>再执 行<body>的,紧接着执行“中间执行1”,然后页面上执行html代码“测试JS的执行顺序 ”,再按照顺序执行“中间执行2”的JS代码。
3.最后页面全部加载完成之后,就是从<head>一直到<body>全部执行完,触发页面加载完成函数onload(),然后执行“最后执行”JS。
使用Jquery的情况下:
<html> <head> <title>测试JS的执行顺序</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query.min.js"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最先执行");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temp.js"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到底谁先执行"); }); </script> </head> <body onload="alert('最后执行');">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中间执行1"); </script> 测试JS的执行顺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中间执行2"); </script> </body> </html>
temp.js
$(function(){ alert("谁先引用?谁先执行!"); });
在引入Jquery之后,执行顺序的基本原则还是一样的,谁先被引用谁就优先执行,所不同的是:$.(function)方法要在onload()方法之前执行。
总结:JS的执行顺序,由HTML的加载顺序决定,谁先被引用谁就优先执行(无论是写在页面上的JS代码还是引入的JS文件),最后执行onload()方法。如果有Jquery的$(function)或者$(document).ready(function(){}),其原则跟上面的原则一致,有出入的是:她优先onload()方法执行。
这里有一个实际应用。
有时候在页面结构为:上表单+下列表时,需要给列表留一定的高度来显示数据,这时候就需要根据页面的高度、表单的高度来计算给列表预留的高度。Jquery的$(obj).offset().top很好用,但有一个缺点:兼容性问题。IE和火狐的解析差距很大。为了兼容,通常使用类似于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pageX(elem){ //left return elem.offsetParent ? elem.offsetLeft + pageX(elem.offsetParent) : elem.offsetLeft; } function pageY(elem){ //top return elem.offsetParent ? elem.offsetTop + pageY(elem.offsetParent) : elem.offsetTop; }
其中elem是需要进行计算的对象。
很明显,这个有判断,而且用了递归,能解决兼容性问题,不过也有个问题:时差问题。如果直接将这些代码放在$(function)方法里面(或者$(document).ready(function(){})),它的结果跟offset().top,offset().left是一样的,具体什么原因,不用我说了吧(因为东西还没加载完啊,真正加载完是在触发onload()方法之后)。怎么办呢?可能你会想到用延时,也就是setTimeout,让它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计算,这也行,也能计算的对,如果你不急着用这个计算出来的数据的话并且你的这些计算代码后面没有代码要执行的话。很明显,这不可能,因为我们计算出来这个数据,就是作为基础数据用来计算后面的,延时不能用了。可以用alert,alert出来的时候,就加载完了,数据就计算对了,可是这个alert不友好啊。怎么办呢?是的,用onload(),将这段代码放在onload()里面,也就是等页面完全加载完了再计算,这个时候递归所需要的各种offsetParent都加载完了,也就没问题了。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MS320F系列芯片的C2000串口读写方案及其编程器——FlashPro2000的功能特点和支持的接口模式。文中不仅涵盖了硬件连接的具体步骤,还提供了代码实例来展示Flash擦除操作,并对比了JTAG和SCI-BOOT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此外,针对不同型号的C2000系列芯片,给出了详细的适配指导以及避免烧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DSP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TI公司C2000系列芯片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了解其编程和烧录细节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程序调试阶段,以及生产线上的批量烧录任务。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者选择合适的编程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的风险。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命令行指令可以直接用于实际项目中,同时附带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防止芯片变砖的小贴士和自动化重试脚本,有助于解决常见的烧录难题。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实验目的 1. 了解汉字字库的存储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存储芯片扩展技术 3. 学习如何通过硬件扩展实现大容量汉字字库存储 ## 实验原理 ### 汉字字库存储基础 - 汉字通常采用点阵方式存储(如16×16、24×24、32×32点阵) - 每个汉字需要占用32字节(16×16)到128字节(32×32)不等的存储空间 - 国标GB2312-80包含6763个汉字,需要较大存储容量 ### 存储芯片扩展方法 1. **位扩展**:增加数据总线宽度 2. **字扩展**: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3. **混合扩展**:同时进行位扩展和字扩展 ## 实验设备 -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 - 存储芯片(如27C256、29C040等) - 逻辑门电路芯片(如74HC138、74HC373等) -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试设备 - 连接线若干 ## 实验步骤 ### 1. 单芯片汉字存储实验 1. 连接27C256 EPROM芯片到单片机系统 2. 将16×16点阵汉字字库写入芯片 3. 编写程序读取并显示汉字 ### 2. 存储芯片字扩展实验 1. 使用地址译码器(如74HC138)扩展多片27C256 2. 将完整GB2312字库分布到各芯片中 3. 编写程序实现跨芯片汉字读取 ### 3. 存储芯片位扩展实验 1. 连接两片27C256实现16位数据总线扩展 2. 优化字库存储结构,提高读取速度 3. 测试并比较扩展前后的性能差异 ## 实验代码示例(单片机部分) ```c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 定义存储芯片控制引脚 sbit CE = P2^7; // 片选 sbit OE = P2^6; // 输出使能 sbit
测控装备干扰源快速侦测系统设计研究.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开发】嵌入式开源项目&库&资料.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百度2022年嵌入式面试题.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空间站.zip
基于关联规则的商业银行个性化产品推荐.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Linux基础使用.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轴棱锥生成贝塞尔高斯光束及环形光束光强图像的仿真研究。首先阐述了实验的背景与目标,强调了MATLAB在光学和计算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接着,具体描述了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包括材料准备、仿真过程中的参数设定和光束生成代码编写。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示了贝塞尔高斯光束和环形光束的光强分布特点,验证了其光学性能的预期表现。文章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改进提出了展望。 适合人群:从事光学、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对光束生成和光学性能分析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光束生成和性能分析的实验室环境,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光束特性和传播行为。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还附有丰富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三电平NPC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模型预测控制(MPC)中存在的开关频率过高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传统MPC方法会导致极高的开关频率,增加了系统的能耗和热量。通过引入滞环控制模块,可以在不大幅牺牲性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开关频率。具体来说,滞环控制通过在价值函数计算后增加一个判断条件,对状态切换进行惩罚,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关动作。实验结果显示,开关频率从4392Hz降至3242Hz,降幅达26.2%,虽然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略有上升,但仍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文中还提出了动态调整滞环宽度的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表现。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APF和MPC技术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APF系统开关频率的研究和工程项目,旨在提高系统效率并降低成本。目标是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开关频率,减少能量损失和热管理难度。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具体的实现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中点电位漂移等。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三维POD DMD程序在处理原网格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技术细节。首先阐述了该程序能读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格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在生成模态数据过程中保持原始网格形态而不需要进行网格插值操作。接着展示了简化版本的Python代码片段,揭示了读取网格数据和生成模态数据的核心逻辑。最后提到提供的辅助学习资料如代码、视频教程、Word教程和实例数据,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并掌握该程序的应用。 适合人群:从事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处理复杂网格数据的研究项目,旨在简化数据处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保持数据的原始特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性的讲解,还有具体的代码示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读者可以边学边练,快速上手。
融合双向路由注意力的多尺度X光违禁品检测.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Linux_Shell基础使用.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联发科2021武汉嵌入式软件开发.zip
基于有限体积法Godunov格式的管道泄漏检测模型研究.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ARM常见面试题目.zip
基于LWR问题的无证书全同态加密方案.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符坤面试经验.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三电平逆变器在带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的仿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仿真环境的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选择(如T型、I型NPC和ANPC)、延时相消法(DSC)和双二阶广义积分器(DSOGI)的正负序分离控制策略、SVPWM或SPWM调制技术的应用、双闭环PI控制以及直流均压控制。文中通过具体的参数设置(交流电压220V,直流侧电压750V)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并展示了各个控制策略的效果。最终,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确保了交流侧三相电压波形的对称性和电流波形的自适应调节。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掌握三电平逆变器在复杂负载条件下控制策略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目标是提高对三电平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理解,优化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含了具体的仿真步骤和代码实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一个14自由度的四轮驱动-四轮转向(4WID-4WIS)整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整车纵向、横向、横摆、车身俯仰、侧倾、垂向跳动及四轮旋转和垂向自由度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行为。文中详细描述了各子系统的建模方法,包括转向系统、整车系统、悬架系统、魔术轮胎pac2002、车轮系统和PI驾驶员模块。同时,提供了Simulink源码文件、建模说明文档及相关参考资料,便于用户理解和应用。 适用人群:主要面向汽车工程师、研究人员以及对汽车动力学和Simulink建模感兴趣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用户深入了解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动态行为;②为车辆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③作为学习和研究整车动力学建模的有效工具。 其他说明:该模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提高了模型的清晰度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提升了建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