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o3100590
  • 浏览: 13279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成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Android之父深入解析Android

阅读更多

Android之父深入解析Android

By: 海市蜃楼 | In: Android开发|Android新闻

142009

上周末去光谷书城,不经意间看到了程序员杂志2008年合订本,无意中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Andy Rubin 独家专访,感受颇深,将这篇文章稍微整理了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声明:原文章来源于程序员杂志2008年第一期,本人看到这篇文章后收获很多,将原文稍微修改(原文比较长,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保留经典部分)。

整理后的文章如下:

2007 年11 月Google 宣布Android 平台,被众多评论者认为是今年移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恰在12 月,Android 平台创始人Andy Rubin 访问中国,《程序员》杂志有幸成为采访他的第一家中国媒体,本文就是Andy 与杂志总编孟岩的对话。

…………

孟岩:这么说您也很喜欢iPhone?那么为什么还劳神费力开发Android 这样一个新的手机操作系统?

Andy :没错,iPhone 非常棒,但是它是一家公司的产品, 它从里到外的设计都是特定的,只有一个按钮,那么大的屏幕,特有的软件系统。尽管它很棒,但是它就是苹果的,别的制造商用不了。Android 不同,Android对所有人开放,而不只是一家厂商。你可以在摩托、三星、LG等几十个厂商的手机上运行Android。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一点意义重大,它意味着你写的手机应用可以无需修改地运行在几十个不同厂商出产的手机上。

孟岩:Android 手机会很贵吗?

Andy :不会。手机硬件越来越便宜。相对来说,软件成本才是居高不下。在整个手机的成本中,软件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根20多年前发生在PC领域中的情况一模一样。Android是开源软件,能够有效降低软件的成本,从而降低手机的整体价格。

孟岩:如何保证那些手机都能够顺利地运行Android 的呢?各种手机的配置千差万别,难道是像微软那样指定一个硬件规范,要求厂商去遵守吗?

Andy :当然不是。这里面可是有门道的, 我们在设计时就努力地让Android 变得很容易移植到不同手机设备上。Android 也许是目前最具可移植性的手机操作系统。给你讲个实际例子吧。今年感恩节前后,我们的一个工程师打算利用假期尝试把Android 移植到一款诺基亚手机上。这是一款与我们的参考设备完全不同的手机,屏幕尺寸、按钮、无线设备统统不同。你猜猜他用了多长时间完成这一工作?

孟岩:少说也得一个星期吧?

Andy :只用了三个多小时,通共改动了4行C语言源代码。

孟岩:太令人震惊了!

Andy:可不是吗,连我也感到震惊。我想这就是开放平台的威力。

孟岩:您提到开放,一个开放的手机软件平台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Andy :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大约占手机成本的20%,而在此之上,手机制造商还必须自己集成若干重要应用软件,如浏览器、短信、图片显示软件等等,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Android 提供了一个从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的完整软件栈,同时又允许人们定制差异化,以形成自己竞争优势,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开放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允许厂商自主解决问题,当你发现Android系统中有bug或者不符合你要求的地方,不必等上18个月,而是可以直接解决。

…………….

孟岩:如果Android 取得成功的话,Google 和你本人肯定无意成为手机软件领域的统治者吗?

Andy :当然不会。开放本身就意味着没有人统治一切。况且如今已经有三十多家公司加入Android联盟,实际上Android 不是Google 一家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Android。相信我,没有人能成为Android世界的垄断者。

孟岩:如果是这样的话? Google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Andy :你还记得我刚才说过的,今天的手机软件产业与20 多年前的PC软件产业如出一辙。因此我们要注意,如果只有一家公司来提供手机基础软件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会再次产生一个巨无霸的垄断者。今天世界上大约12 亿PC用户,可是手机用户有30 亿之多!这意味着,手机一定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设备。如果有一家公司垄断了手机软件市场,它就可以决定人们可以看或不可以看什么样的信息, 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也是Google 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开发Android 并且将其开放, 就是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访问信息。只要用户能够自由获取信息,Google 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业务模式。

孟岩: 好吧,那么告诉我,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系统命名为Android ?

Andy :Android 其实是我于2005年1 月创办的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公司的名字,半年后这家公司被Google收购了,不过我们的产品名字继续称为Android。至于其来历嘛,我创办的上一家公司叫做Danger(危险),你说如果上一家公司叫“危险”的话,下一家公司该叫什么名字?总不能叫“完蛋”吧?我是说,高科技公司取名字尽可以有趣一些,既然Linus Torvalds把自己写的操作系统称为Linux,那么我的名字是Andrew,把这家公司叫做Android有何不可呢?再加上我本身是个机器人迷,所以Android 这个名字还是不错的。事实上, 在Android 之前,我们能已经做出来一款手机,叫做T-Mobile Sidekick。这款产品很成功,好莱坞的很多明星都用它。但是我觉得毕竟它能够触及到的人群还是有限,所以决定做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能够运行在各种手机设备上。

孟岩:Android 由Linux+Java 构成。手机操作系统用Linux 我能理解, 用Java 也是情理之中。可是Android 不是把现有的成熟的Java 拿来直接用,而是从头开始重新实现了一个Java,从虚拟机到相当多的Java 类库。这不是重新发明轮子吗?有这个必要吗?

Andy :对我来说,“Java”这个词意味着四种东西:一种编程语言,一种虚拟机,一个类库,和一个应用程序框架。我们的确重新开发了虚拟机,这是因为要克服现有手机JVM的一些固有缺陷,比如启动时间过长,功能受限。你知道,Java ME为了保证“一次开发,到处运行”,就不得不迁就那些配置非常低端的手机设备,结果导致其功能十分有限。而你看看iPhone之所以这么酷,就是因为它完全不考虑要去兼容什么过时的设备,iPhone的配置完全不亚于一台五年前的PC。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决定,甩掉不必要的历史包袱,对Android的硬件配置作出一定的要求,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在比较高的水平上重新设计和优化JVM。此外,我们的确完全重新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框架,称之为Android应用框架。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如何组织手机应用程序有全新的、特别的想法,现有的Java ME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重新开发一个,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孟岩:什么全新的、特别孟岩:什么全新的、特别的想法,能透露一下吗?

Andy :我们希望支持手机应用程序的mash-up。“Mash-up”这个词是从Web 2.0 里偷过来的,你应该知道什么是Web 2.0 mash-up 吧?

孟岩:这我当然知道。比如我从一个网页上抓下一块XHTML 数据,再从另一个Web Services 那里获得一些XML 数据,我就可以把这两块数据mash-up 起来,形成新的XML 数据,并且这一数据可以在此被别人mash-up。不过Web 2.0 中的mash-up 是基于XML数据的,难道Android 中的mash-up 也需要借助XML 来完成吗?

Andy :好问题。在传统的手机开发中,应用程序要么调用操作系统服务,要么通过程序库获得较高级的服务。如果操作系统和程序库都没有提供某项功能,应用程序开发者只好自己实现。在Web上,一个Web应用不仅可以使用本机上由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还可以以你刚才所说的方式使用其他Web 应用所提供的服务。这样一来,Web 应用程序不仅可以依赖操作系统服务,而且可以彼此相互提供服务。这就是我们想在Android中达成的目标,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重新开发一个应用框架的根本原因。

孟岩: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Andy :你知道Googl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并且拥有很多世界上最聪明的软件工程师,像mash-up 这样的想法就长在Google的DNA里,所以把这种思想带入手机平台很自然。

孟岩:能详细的讲讲Android 如何实现mash-up 吗?

Andy :Android 的mash-up 中有两个关键概念,一个称为Activity,一个称为Intent。Activity 可以完成某些工作,而Intent 可以表达“要做某事”,一个Activity可以满足若干Intents。我举一个例子好了,比如我在写一个email,打算附加一个图片附件,需要选择图片。我会广播一个Intent,说:“我要选择图片,你们谁能选择图片?”。那么设备中的Android 应用和外部的服务,如Flickr 和Picasa 都可以举手响应说:“我行!”然后用户就可以选择其中最合适的那个来选择图片。

孟岩:听起来很像GUI 框架中的Signal/Slot ?

Andy :我觉得更好的类比是微软的COM体系。Android 可以把设备内和互联网上的服务都以上述的方式mash-up 起来。这一能力实在非凡。它使得开发者能够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快速开发高质量的应用。

孟岩:这对于开发者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Andy :当然。对于开发者而言,Android 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先进的平台, 能够放大开发者的能力和效率。同时,Android 的开发语言和环境都是开发者所熟悉的。Java 语言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而在开发环境方面,我们选择了大家熟悉的Eclipse和IntelliJ。所有的软件、工具和模拟器都是免费的,整个系统稍后还会完全开源,开发者无需做任何痛苦的转型,就可以为Android 开发应用。

…………

读后感

看了以上Android之父对每个问题的解析,我们这些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大脑中的很多疑惑,是不是都消失了?每个Android开发人员都能从这篇文章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如果想看原文请到程序员杂志的官网站去下载。在后面的篇幅中我们会抽空,继续与大家分享Android方面的一些经典的文章。

 

转:http://www.moandroid.com/?p=1065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亚洲电子商务发展案例研究

    本书由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和东南亚研究院(ISEAS)联合出版,旨在探讨亚洲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实践。IDRC自1970年起,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书中详细介绍了IDRC的ICT4D项目,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如Acacia、泛亚网络和泛美项目,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推动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影响力。特别强调了IDRC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如美洲连通性研究所和非洲连通性项目。ISEAS作为东南亚区域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该地区的发展趋势,其出版物广泛传播东南亚的研究成果。本书还收录了电子商务在亚洲不同国家的具体案例研究,包括小型工匠和开发组织的电子商务行动研究、通过互联网直接营销手工艺品、电子营销人员的创新方法以及越南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影响。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Leap On.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Leap On.zip

    ANSYS Maxwell电磁仿真在高速无刷电机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技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ANSYS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在高速无刷电机(特别是吸尘器电机)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涵盖电机设计中的常见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如定子槽开口设计、气隙磁密控制、Halbach阵列的应用、定子斜槽角度选择、散热设计以及PWM控制策略等。文中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Maxwell进行参数化扫描、瞬态场仿真、温度场耦合仿真等操作,从而优化电机性能并提高效率。此外,还讨论了仿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及应对措施。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设计、电磁仿真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高速无刷电机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法的专业人士。目标是在实际项目中运用Maxwell电磁仿真工具,解决设计难题,提升产品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仿真并非万能,但合理的仿真手段能够极大促进产品研发进程。文中提供了多个实用的Python和MATLAB脚本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Java多态的一些小知识点

    这是我记录的第一篇笔记和博客,我现在大一下,我想以此为契机激励自己记笔记,加深对特定知识的印象!目前我在学习黑马的Java,同时期也会学一些数据结构和相关算法,我也会将这部分笔记上传。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些最近的感想 1.不要美化你没走过的路 2.来都来了那就坚持走下去,不给自己留遗憾!!

    Matlab构建双输入深度学习模型:融合时序与频域特征的技术指南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构建并训练双输入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针对不同长度的一维序列数据(如时序信号及其FFT频谱)。首先,作者展示了如何生成用于实验的仿真数据,接着深入探讨了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包括采用CNN-LSTM处理时序特征以及纯CNN提取频域特征的方式。文中强调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如归一化处理,并提供了具体的训练选项设置方法。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小贴士,如如何正确地进行模型评估和调整网络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及解决办法,帮助读者避开潜在的陷阱。 适合人群: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多种类型数据的研究项目,如机械故障诊断、情感分析等领域。通过本教程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构建高效双输入深度学习模型的方法,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完整的代码示例,还包括了许多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基于COMSOL的三相电力变压器温度场与流体场耦合计算模型及其实现技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进行三相电力变压器温度场与流体场耦合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讨论了变压器温升问题的重要性和现有仿真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偏差,接着阐述了电磁-热-流三场耦合建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文中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属性设置代码,如变压器油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表达式,并强调了网格划分、求解器配置以及后处理阶段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采用分离式步进求解策略、优化网格划分方式等,确保模型能够顺利收敛并获得精确的结果。最后,作者推荐了几种常用的湍流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置建议。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变压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OMSOL软件在复杂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和油流情况进行精确模拟的研究或工程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仿真精度,使仿真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和优化运行参数。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指导,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供读者参考。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单相变压器开始练习,逐步掌握复杂的三相变压器建模技能。同时,作者提醒读者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材料属性的准确性,这是避免许多常见错误的关键所在。

    PSD信号处理电路(PCB 原理图 封装库)亲测可用.zip

    PSD信号处理电路(PCB 原理图 封装库)亲测可用.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3D游戏.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3D游戏.zip

    信号分析+频率分析+频率合成+外部信号输入+光学分析

    信号分析,可导入外部信号文件 分析信号合成频率。 也可设置信号频率合成信号源。 信号合成,可导入外部频率文件 合成信号数据。也可调整频率数值合成信号源。 应用于通信领域, 光学领域,声波领域,信号和频率通过图形进行展示,所见所得,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3D 汽车.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3D 汽车.zip

    永磁同步电机FOC控制四种方法模型及Simulink仿真实践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基于磁场定向控制(FOC)的四种不同控制策略及其Simulink仿真模型。首先,经典双闭环PI控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控制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其次,电流滞环控制采用Bang-Bang控制策略,虽然响应速度快但能耗较高。第三种方法是滑模转速控制,利用非线性切换函数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但在稳态时存在轻微抖振。最后,PR控制在静止坐标系上实现了高精度的电流跟踪,特别适合固定频率应用。每种控制方法都有详细的参数设定和仿真波形展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各控制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MATLAB/Simulink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永磁同步电机FOC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②通过具体实例和仿真模型验证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③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优化。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参数调整的经验法则、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仿真环境配置注意事项。附带的参考文献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理论背景。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无人艇分布式编队协同控制仿真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无人艇分布式编队协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首先,通过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和MATLAB代码展示了无人艇的基本行为预测。接着,深入探讨了编队协同控制的关键要素,包括代价函数的设计、信息交换机制以及分布式MPC的具体实现步骤。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涵盖了从单个无人艇的动力学建模到多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控制。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如何处理通信延迟、传感器噪声等问题,并展示了仿真效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适合人群:对无人艇编队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PC)、分布式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无人艇编队控制系统,特别是希望通过分布式控制实现高效、灵活的编队任务。目标是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使无人艇能够自主完成编队、跟踪指定路径并应对各种干扰因素。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理论解释有助于理解和实现无人艇编队控制的实际应用。建议读者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220V转12V工业电源设计方案详解:6W与12W高效低成本电路设计及认证要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成熟的220V转12V工业电源设计方案,分别是6W和12W的反激式电源设计。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电路设计参数,如变压器绕制方法、元件选择、PCB布局技巧,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技术细节,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顺利通过相关认证。同时,文章对比了两种方案的成本和性能差异,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适合人群:从事电源设计的工程师,尤其是对220V转12V工业电源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设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目标是提供高效、稳定且成本可控的电源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变压器设计和EMI测试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认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能源领域中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微网系统双层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微网系统双层优化模型,旨在解决储能配置和运行调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优化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层规划模型的构建,上层负责长时间尺度的储能配置,涉及储能系统的容量、充放电功率等关键参数;下层则专注于短时间尺度的微网优化运行,涵盖太阳能、风力发电等能源设备的功率输出。接着,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并使用大M法将其线性化处理,以便于求解。最后,通过使用Gurobi等求解器进行求解,实现了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储能系统和微网优化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储能配置和微网运行的企业或研究机构,目标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双层优化模型的具体步骤。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大M值的选择和求解器的配置等。

    永磁同步电机MTPA与弱磁控制的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及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和弱磁控制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及其设计原理。首先阐述了这两种控制方式的背景和技术意义,接着详细解释了MTPA控制和弱磁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关键公式和代码片段。然后展示了如何在Simulink中构建完整的仿真模型,涵盖各个控制模块的搭建,如电流环、速度环的PI调节器等。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理解和实现高效的电机控制策略,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等领域。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仿真波形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指出了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便于初学者避免常见错误。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异步电机V/F开环与转差频率闭环调速系统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异步电机调速仿真的具体实现方法。首先探讨了最经典的恒压频比(V/F)开环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三相电源模块、V/F控制器和SVPWM逆变器,实现了电压和频率的线性增长,展示了开环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特点。接着引入了更为复杂的转差频率闭环控制方案,通过加入转速外环和转差频率内环,以及PID调节器,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负载突变时的表现。最后讨论了SVPWM控制的优势,强调其在改善电压波形质量和降低谐波方面的优越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Matlab/Simulink基础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异步电机调速原理和仿真实现的研究项目。主要目标是掌握V/F开环和转差频率闭环两种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步骤,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同时学会优化系统参数以提高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仿真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实际硬件参数进行调整,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Prius 2004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从Excel到温升仿真的全链路实操与参数化建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丰田Prius 2004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流程和技术要点,涵盖了从初步设计到最终仿真的各个环节。首先,利用Excel进行初始参数计算,如定子叠厚、绕组匝数等,确保设计的基础合理性。接着,通过Maxwell有限元仿真进行参数化建模,优化磁钢尺寸、气隙长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批处理脚本提高仿真效率。同时,借助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提供的实测数据,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材料属性和损耗计算的精确性。此外,MotorCAD用于温升仿真,设置合理的冷却系统参数,防止电机过热。最后,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教程,帮助初学者避开常见错误。 适用人群:从事电机设计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Prius 2004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技术人员,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掌握从理论计算到仿真验证的完整设计流程,提升电机设计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公式和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实战经验和避坑指南,使读者能够更快地上手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电力系统中基于功率同步控制的并网变流器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功率同步控制(PSC)的并网变流器在弱电网条件下的暂态稳定性。首先介绍了PSC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算法,展示了如何通过相位图和小信号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文中详细解释了K_p和K_i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供了具体的Python和Matlab代码示例。接着讨论了弱电网环境中系统的特殊行为,如相位轨迹的发散与收敛,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虚拟惯量J和阻尼系数D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分享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调试经验和技巧,强调了仿真与实测数据相结合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并网变流器稳定性和弱电网环境下的控制系统设计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评估和改进并网变流器在弱电网条件下的性能,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目标是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掌握PSC的工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应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挑战。 阅读建议:读者可以通过本文提供的代码示例和图表,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逐步理解PSC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弱电网环境下的表现。同时,应注意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西门子Smart200恒压供水系统:基于PLC与变频器的智能化供水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Smart200恒压供水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系统采用PLC(S7-200 Smart)作为控制器,结合变频器和触摸屏,实现了18种供水模式的一键切换。核心技术包括动态PID控制、水泵调度算法、变频器参数自定义、故障处理机制以及定时锁机功能。通过结构化编程和Modbus协议的应用,确保了系统的高精度和灵活性。文中还展示了具体的编程实例,如PID参数动态调整、水泵累计时间平衡、报警日志记录等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变频器应用有研究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稳定供水的场合,如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等。系统旨在提高供水效率,减少维护成本,确保供水质量和安全。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多种供水模式的灵活切换、优化水泵使用寿命、提升故障诊断能力等。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编程代码示例,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技巧,如避免数组越界导致PLC死机、合理设置PID参数阈值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隐藏的功能,如复活节彩蛋调试菜单,增加了系统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电力电子基于简化时域算法的LLC谐振变换器频率前馈控制设计:动态响应优化与工程实现(含详细代码及解释)

    内容概要:该论文针对传统线性控制器在LLC谐振变换器中动态响应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时域分析的频率前馈控制方法。作者通过简化LLC变换器在三种工作状态(谐振点附近、高于谐振点且远离谐振点、高于谐振点但接近谐振点)下的时域方程,开发了三种简化时域迭代算法,可在数字控制器中实时计算理想开关频率并前馈至线性控制器。该方法不仅能实时计算电压增益、谐振电流和谐振电压的工作波形,还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显著改善了LLC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此外,论文详细介绍了简化时域算法的具体实现、频率前馈控制框架以及工作模态选择的工程考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多种动态过程中的优越性能。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特别是从事LLC谐振变换器设计和控制的工程师或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提高LLC谐振变换器在负载变化、输入电压变化等动态过程中的响应速度;②降低控制系统实现复杂度,减少对高性能控制器的需求;③优化LLC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态下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算法实现,还通过实验对比了该方法与其他现有控制方法(如最优轨迹控制、电荷控制等)的优劣,展示了其在计算复杂度、硬件需求和动态响应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此外,论文还指出了该方法在轻载工况适应性和参数漂移影响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