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编译Linux内核
双眼皮的猪
菜鸟俺,最近研究了一下Linux内核的编译,有些许心得,望同大家分享一下,故有此文…我们这里要谈的不涉及到源码,只是一些内核编译的步骤及相关知识…因为本人是菜鸟。所以,也就希望和菜鸟们分享一下…
首先,您要确定您有一台装有Linux的系统,编译内核可以在本机上直接对本机内核进行编译,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内核在其基础上进行编译.我们这里详细讲一下升级内核的方法,
您可以从www.kernel.org下载到最新的Kernel版本,我们这里以RedHat9为例(其他版本其实也都一样,只是在make menuconfig中有点不同),详细讲一下内核编译的步骤 :
首先,确认您是以[color=red]root 用户[/color]登陆.把内核源码cp到/usr/src目录底下(请确认您是以root的身份在进行操作,否则会返回Permission Denied的提示):
mkdir /usr/src/linux-2.4.22
cp 2.4.22.tar.bz2 /usr/src/linux-2.4.22 (我用的是2.4.22的kernel)
解压缩之,熟悉linux系统的朋友应该会知道:
bunzip2 ***.tar.bz2 | tar xvf
进入到/usr/src/linux-2.4.22目录,,请确定您是在此目录下操作,而且保证您所敲入的命令是正确的,不然会返回No rule to make target ***,stop类似的错误提示,这可是菜鸟们所要注意的哦。不然开头搞不好。后面就不用谈了哦…
[color=red]1#cd /usr/src/linux-2.4.22
2#make mrproper[/color]
其实这个步骤是可以不用要的,这个目的是清除原先此目录下残留的.config和.o(object文件),如果我们是刚下载的源码,那么这一步您就可以省了:),但是如果您已经编译过多次内核的话,这一步可是一定要的哦,不然以后出现很多小问题,可别怨我没告诉你….config文件我们会在后面提到…
[color=red]3#make menuconfig或make config或make xconfig[/color]
这就开始编译内核了,打起十二分精神,编译不好,系统是无法启动的啦.小心应付,其实这个步骤还有其他两种方式,make config以及make xconfig,make config是一个一个的回答问题,命令行方式,您如果回答错了一个,您就不能改正了哦(所以不推荐这种编译方式),make menuconfig和make xconfig提供了更友好的操作方式,不过make menuconfig需要ncurse包,而make xconfig也需要某个东东,好象是tk,忘记了,一般都安装了,俺就不提了,如果没有您可没法运行的哦.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ncurse和tk是什么?那我就不说了,去www.google.com去搜索一下吧...
这里边很多东东都要注意选啊,这个要求您对硬件,软件,网络有一定的认识,实在不知道就按默认的来吧.免得以后启动不了骂天骂地都没用哦,我可是好多次启动不了,最后才摸出窍门的…
这个不是这个帖子的主题(其实我很想写的,但是没人合作,一个人写又太累,再加上我最近也忙考试,所以…)所以我们就略过哦…
在make menuconfig中,有的让您选择[*],有的让您选择[M],有的让你选择[],*表示选中直接加载进kernel,而M则表示会在后面的make modules中编译成modules,让您随时可以通过insmod和modprobe调入内核…个人认为Linux的这个功能确实非常非常的棒…而这可是其他操作系统所没有的哦. ..而make *config的目的就是生成.config文件.至于想知道.config文件是干啥子的,看一下就知道了…J
这个步骤完成之后,系统会提醒您,next step you should run “make dep”
[color=red]4#make dep [/color](一到两分钟)
在确定要编译哪些东东之后(make *config),这个要确定依赖性,这个东东,手工也可以完成的,只是….怕您要把什么东东都放下,然后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来搞,还把您忙的焦头烂额,还会出错,不过我们用这条指令就可以完成了,也就不用麻烦您那么忙着搞了,呵呵,这个确定依赖性以后,然后就要清除一些东东了…
[color=red]5#make clean [/color](少于一分钟)
清除一些不必要的文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东是可能会导致您在编译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哦,一定要做哦…
[color=red]6#make bzImage[/color](15分钟左右)-
哦,这个可是最最最重要的啦.这个就是生成您的新核心了,不要告诉我您不知道核心是什么啊,也就是kernel啦,所有的系统硬件软件交互都靠它了哦..
其实可以是make zImage的,但是你要确保您所编译的这个新内核在640K之下,您就可以使用make zImage,如果比640K大,那就要用make bzImage,您要说没编译出来咋知道多大呢?我的看法是建议用bzImage,因为我编译出来的内核一般都是800~900K左右. …,本帖子也是为我一样的菜鸟所写,所以. ..咱们就默认make bzImage…
还要注意哦,这段时间你是没法做事的,你会看见屏幕上一行一行的字往下跑,不用担心哦,你可以选择把这些标准输出上的东东都重定向到/dev/null去哦,这样您就看不到这些东东了,当然,你也可以把它放在背景执行啊,在运行要开始的时候在后面加上一个&符号,这个表示是后台运行…如果您怕这些会对您编译内核有什么影响(其实没什么影响哦),那您干脆就这样,按Alt+F2,直接打开另一个虚拟终端,在那里边做事,等到编译完的时候。机器会咚的一声通知您的哦,您要真不想等的话,就去玩会吧,听听歌什么的,过会再回来,这里可是考验您耐心的时候哦,如果这您都没耐心,那后面还有个耗时的步骤哦,还是忍忍吧,为了不让系统浪费资源,你还是忍忍哦,成功后您一定会很高兴的…
假如您的内核现在已经编译好了,当然越小越好哦J,这时候系统会有个提示编译后的bzImage放到哪里去了,提示最后几行,已经告诉了您的新编译出的核心位置啊,一般都在这里哦(我这里是RedHat9),/usr/src/linux-2.4.22/arch/i386/boot/,这时候您要做的就是把它放到/boot目录底下去哦,不然系统可没法启动的 …
#cp /usr/src/linux-2.4.22/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4.22
(这里其实已经把bzImage更名为vmlinuz-2.4.22,呆会在/boot/grub/grub.conf里就指定这个新内核)
[color=red]7#make modules[/color](耗费时间取决于您所选择编译为modules的数量)
哇哇,又一个耗费时间的步骤来了,您还是找点什么做做吧,估计也要好久哦,大概20分钟吧,这个步骤就是把您在make menuconfig里边所选择为M的东东,全部编译成模块并放在/usr/src/linux-2.4.22/下…如果你选择的M比较多的话,还是…去玩会吧,家务没做啊?功课没做啊什么的?不过如果您比较喜欢把所有东东都编进内核的话,那就不需要多长时间,少选一些为M,这样很快就可以完成,我的只用了一分钟就完成了,不过如果您有很多不知道而选择默认的话,那恐怕就要好花时间了. ..
[color=red]8#make modules_install[/color]
hoho,这里可是安装module的步骤了,您所选择的模块编译完成后都放在/usr/src/linux-2.4.22某子目录下,哪个子目录您看一下就知道了,make modules之后会有提示的..我也忘记了,呵呵:),这多不好,而insmod以及相关指令都是从/lib/modules/linux-2.4.22下取module的啊,这个指令就是把编译好的mod放到/lib/modules下去的哦,如果开始没有Linux-2.4.22目录,(也就是说您是第一次编译2.4.22的内核),那么这条指令就会自动创建该目录,如果已经有了。那就会把编译后的内核放进该目录 …您以后要把mod调进kernel的时候(insmod,modprobe)都从这里寻找.o的哦…
[color=red]注意[/color]哦,如果你用的是SCSI硬盘并且采用的是ext3分区格式的话,请注意,您一定要制作initrd.img(因为SCSI卡的驱动包括在这个里边),如果你使用的是IDE硬盘,您可以跳过这一步,当然,您要是有耐心的话,这里学习一下也没什么坏处哦
mkinitrd可以制作initrd.img,一般是这么使用的,如果想具体了解的话,可以man mkinitrd,如果只想搞个initrd.img出来的话,那就mkinitrd /boot/initrd-custom.img 2.4.22就在/boot目录下创建了一个initrd-custom.img文件,也就是初始化镜像…(initialed ramdisk)…里边主要有一些驱动,因为放在内核中就显得过大,所以编译进initrd.img,在启动中释放…而这个2.4.22就表示/lib/modules下面的2.4.22目录了…
到这里,[color=olive]以下就有两种做法哦…[/color]
[color=olive]一 手动更新System.map文件[/color]
它是当前正在运行的kernel的fuctions的说明,如果您编译内核后不更新System.map,如果碰到问题.,Trouble shooting就很困难了哦,您可有可能遇见很多烦人的信息哦,所以我们还是手动更新一次哦,也蛮简单的…
#cp /usr/src/linux-2.4.22/System.map /boot/System.map
系统会提示您:
Overwrite the ‘boot/System.map’
敲入Y,回车
[color=olive]二 make install[/color]
说到make install我们这里又有点话要说哦,make install就相当于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啦,因为其他东东它都会帮您做好的,如果您确实比较懒,或者已经对前边的步骤已经很没耐心了,您就直接执行此步骤吧…当然您可以很快做好新系统了,而且可以重新从新内核启动哦,但是您可能对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就不明白了哦,小时侯上课的时候老师谈什么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没办法。您要是觉得麻烦,俺就省了,俺手还觉得累,呵呵:)
还是谈谈这个过程吧,这期间,系统会把您的当前release版本号后面加上一个custom然后写到grub.conf里边去,重新启动后您就可以看到2.4.22custom的选单了 …
至于这个文件名是怎么决定出来的呢?您可以看一看/usr/src/linux-2.4.22哦,里边有个Makefile,您试一下
#head –n 5 Makefile
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吧…这也就是命名的原因啦,于是您也可以自己修改您的Linux哦…自己custom一下release名称岂不爽哉…
从以上步骤来看,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当然,请确认您在make menuconfig里边没有做过任何错误的事情哦,不然重新启动后,依然引导不了的,譬如fs里边一定要选中VFS,EXT3编译为M,因为现在系统一般都采用了ext3格式,您要是漏掉这个东东,加载不了分区,可别怨我没告诉你哦,当然second extended fs更是一定要选啦:)
我在编译的历史中曾经有VFS: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00:00的经历,一直卡在那里,好久都没解决啊,不过后来终于发现应该是fs的问题,或者是您的root分区没指定好啊..
看了这么多。相信您也很累了,帖子也快到头了,因为马上就要完了…(如果上边您选择了make install,这里您就不用看了哦)最最最最后一点,我们要修改Grub.conf(如果您采用的是grub来引导的话,抱歉我不懂lilo,因为我也是菜鸟…),使系统在重新启动后可以从新的内核启动…
#vi /boot/menu.lst
menu.lst跟grub.conf内容是一样的哦,是个link,不过这里边可是彩色的文字,我很喜欢,就编辑它了..
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一行:
title new Linux(2.4.22) //这里您可以自己命名,也就是出现在grub启动菜单里的东东哦
kernel /vmlinuz-2.4.22 ro root=LABEL=/
上边这行是指定kernel 的路径,记得我们前边生成一个vmlinuz-2.4.22的新内核吗?对了哦,就是它了…这里指定为它后,在您选择以这个选项启动后,就会起用这里的新内核了.
后面跟着的ro 表示是readonly,就是只读的意思咯,root=LABEL=/是指定路径
initrd /initrd.img
这里要指定为您所制作的initrd.img哦,如果这个制作错误的话,可启动不了的哦…当然,这说的是您使用的是SCSI硬盘,如果是IDE硬盘的话。您可以在这里写上no initrd取代,这样系统就不会使用intird啦,当然这个最好还是带着吧,前边我们也讲了它的作用了,主要还是一些驱动….以及系统初始化的程序…
好了,就到这里了…假如您有什么疑问,在下面跟贴讨论啊:)
本来要有好长的,但是实在因为考试太多…又要忙着毕业…所以简短的完成…对不住哦…有问题请发MAIL到newjintao@yahoo.com.cn讨论吧…
ps:如果谁有兴趣把make menuconfig的全过成以及详细解释写出来,那就最好了….
这个实在写的太菜….等偶进一步完善….有什么错误请大家斧正,谢谢...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模糊故障树(FFTA)在工业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故障树方法无法处理不确定数据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模糊数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如三角模糊数和梯形模糊数,并展示了如何用Python实现模糊与门、或门运算以及系统故障率的计算。此外,还详细讲解了最小割集的查找方法、单元重要度的计算,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最后,讨论了模糊运算在处理语言变量方面的优势,强调了在可靠性分析中处理模糊性和优化计算效率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维护的技术人员,以及对模糊数学和可靠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的场合,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数据时,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目标是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故障,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方法可用于初步方案验证和技术探索,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软件构建的八层电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PLC的IO分配策略,如输入输出信号的具体分配及其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了梯形图编程逻辑,涵盖外呼信号处理、轿厢运动控制以及楼层判断等关键环节。随后讲解了组态王的画面设计,包括动画效果的实现方法,如楼层按钮绑定、轿厢移动动画和门开合效果等。最后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注意事项,如模拟困人场景、防抖逻辑、接线艺术等。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组态软件有一定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和实施小型电梯控制系统的工程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LC编程技巧、组态画面设计方法以及系统联调经验,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点。此外,还强调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如急停按钮的正确接入和硬件互锁设计等。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将CarSim的动力学模型与Simulink的智能算法相结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车辆的智能超车换道。主要内容包括MPC控制器的设计、路径规划算法、联合仿真的配置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如权重矩阵设置、路径跟踪目标函数、安全超车条件判断等。此外,还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配置,如仿真步长、插值设置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技术人员、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联合仿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模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提高超车换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验证。 其他说明:随包提供的案例文件已调好所有参数,可以直接导入并运行,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文中提到的具体参数和配置方法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能够显著降低入门门槛。
包括:源程序工程文件、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论文材料、配套技术手册等 1、采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 2、采用AD0809(仿真0808)检测"PH、氨、亚硝酸盐、硝酸盐"模拟传感; 3、采用DS18B20检测温度; 4、采用1602液晶显示检测值; 5、检测值同时串口上传,调试助手监看; 6、亦可通过串口指令对加热器、制氧机进行控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双馈永磁风电机组并网仿真模型及其短路故障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了一个9MW风电场模型,由6台1.5MW双馈风机构成,通过升压变压器连接到120kV电网。文中探讨了风速模块的设计,包括渐变风、阵风和随疾风的组合形式,并提供了相应的Python和MATLAB代码示例。接着讨论了双闭环控制策略,即功率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具体实现细节,以及MPPT控制用于最大化风能捕获的方法。此外,还涉及了短路故障模块的建模,包括三相电压电流特性和离散模型与phasor模型的应用。最后,强调了永磁同步机并网模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风电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风电并网仿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风电场并网仿真研究,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优化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短路故障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目标是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具体参数设置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进行实验验证。同时提醒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离散化步长的选择、初始位置对齐等。
适用于空手道训练和测试场景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金牌音乐作词大师的角色设定、背景经历、偏好特点、创作目标、技能优势以及工作流程。金牌音乐作词大师凭借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创作经验,能够为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歌词,擅长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富有情感又触动人心的歌词。在创作过程中,会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用户需求,提供专业修改建议,确保歌词内容健康向上。; 适合人群:有歌词创作需求的音乐爱好者、歌手或音乐制作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特定主题或情感创作歌词,如爱情、励志等;②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创作独特风格的歌词;③对已有歌词进行润色和优化。; 阅读建议:阅读时可以重点关注作词大师的创作偏好、技能优势以及工作流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歌词。同时,在提出创作需求时,尽量详细描述自己的情感背景和期望,以便获得更贴合心意的作品。
linux之用户管理教程.md
包括:源程序工程文件、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配套技术手册等 1、采用51/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2、采用1602液晶显示设置及状态; 3、采用L298驱动两个电机,模拟机械臂动力、移动底盘动力; 3、首先按键配置-待搬运物块的高度和宽度(为0不能开始搬运); 4、按下启动键开始搬运,搬运流程如下: 机械臂先把物块抓取到机器车上,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带着物块前往目的地 机器车减速 机械臂把物块放下来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回到物块堆积处(此时机器车是空车) 机器车减速 蜂鸣器提醒 按下复位键,结束本次搬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仿真方法及其在MATLAB/Simulink和PLECS中的具体实现。首先解释了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即有功调频和无功调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随后讨论了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设计与参数整定,强调了两者带宽的差异以及PI控制器的参数选择。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技巧,如锁相环的响应速度、LC滤波器的谐振点处理、死区时间设置等。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如避免过度滤波、合理设置采样周期和下垂系数等。最后,通过突加负载测试展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微电网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MATLAB/Simulink和PLECS使用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下垂控制机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还结合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全栈开发资料,涵盖了从硬件设计到控制算法的各个方面。首先,文章深入探讨了功率接口板的设计,包括IGBT缓冲电路、PCB布局以及EMI滤波器的具体参数和设计思路。接着,重点讲解了主控DSP板的核心控制算法,如MPPT算法的实现及其注意事项。此外,还详细描述了驱动扩展板的门极驱动电路设计,特别是光耦隔离和驱动电阻的选择。同时,文章提供了并联仿真的具体实现方法,展示了环流抑制策略的效果。最后,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如主变压器绕制、PWM输出滤波、电流探头使用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光伏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硬件设计和控制算法;②提供详细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③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伏并网逆变器全栈开发的技术人员。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电路设计和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3-5-3多项式相结合的方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应用。首先解释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优化轨迹参数方面的作用,随后阐述了3-5-3多项式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如何利用不同阶次的多项式确保轨迹的平滑过渡并满足边界条件。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实现,展示了如何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时间分配,使3-5-3多项式生成的轨迹达到时间最优。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加入惩罚项以避免超速,以及使用随机扰动帮助粒子跳出局部最优。 适合人群:对机器人运动规划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并对优化算法有初步了解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无人机导航等。主要目标是在保证轨迹平滑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运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给出了理论讲解,还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调试技巧,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系统的建模精度和安全性考量。
KUKA机器人相关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光子晶体中的束缚态在连续谱中(BIC)及其与轨道角动量(OAM)激发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BIC的独特性质,随后展示了如何通过Python代码模拟二维光子晶体中的BIC,并解释了BIC在光学器件中的潜在应用。接着讨论了OAM激发与BIC之间的联系,特别是BIC如何增强OAM激发效率。文中还提供了使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方法计算OAM的具体步骤,并介绍了计算本征态和三维Q值的方法。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验中的有趣发现,如特定条件下BIC表现出OAM特征,以及不同参数设置对Q值的影响。 适合人群:对光子晶体、BIC和OAM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从事微纳光子学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通过代码模拟深入了解光子晶体中BIC和OAM激发机制的研究人员。目标是掌握BIC和OAM的基础理论,学会使用Python和其他工具进行模拟,并理解这些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验心得和技巧,帮助读者避免常见错误,提高模拟精度。同时,强调了物理离散化方式对数值计算结果的重要影响。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和Halcon 17.12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工业视觉项目。主要内容涵盖项目配置、Halcon脚本的选择与修改、相机调试、模板匹配、生产履历管理、历史图像保存以及与三菱FX5U PLC的以太网通讯。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讨论了实际项目中常见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如环境配置、相机控制、模板匹配参数调整、PLC通讯细节、生产数据管理和图像存储策略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视觉领域的开发者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与Halcon结合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开发复杂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业应用场景,旨在提高检测精度、自动化程度和数据管理效率。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实现高效的视觉处理流程、确保相机与PLC的无缝协作、优化模板匹配算法、有效管理生产和检测数据。 其他说明:文中强调了框架整合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术提示,如避免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处理实时图像流的最佳实践、确保线程安全的操作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错误及其规避方法,帮助开发者少走弯路。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电源(DG)接入对9节点配电网节点电压的影响。首先介绍了9节点配电网模型的搭建方法,包括定义节点和线路参数。然后,通过在特定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利用Matlab进行潮流计算,模拟DG对接入点及其周围节点电压的影响。最后,通过绘制电压波形图,直观展示了不同DG容量和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具体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电压越限问题以及不同线路参数对电压波动的影响。 适合人群:电力系统研究人员、电气工程学生、从事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帮助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和配置,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和图表有助于理解和验证理论分析,同时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中,针对省间交易商的最优购电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了一个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用于处理省内电力市场和省间电力交易的出清问题。该模型采用CVaR(条件风险价值)方法来评估和管理由新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通过KKT条件和对偶理论,将复杂的双层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更易求解的线性单层问题。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不同风险偏好设置对购电策略的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电力市场机制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专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市场运作机制及其风险控制手段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主要目标是为省间交易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购电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还包括具体的数学公式推导和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如数据精度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套成熟的西门子1200 PLC轴运动控制程序模板,涵盖多轴伺服控制、电缸控制、PLC通讯、气缸报警块、完整电路图、威纶通触摸屏程序和IO表等方面的内容。该模板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如海康威视的路由器外壳装配机,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战经验和技巧,如参数设置、异常处理机制、通讯优化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PLC编程和轴运动控制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PLC控制系统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通过学习和应用该模板,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调试时间和错误发生率,从而更好地满足项目需求。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程序模板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异常处理和参数配置方面的独特设计,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工业环境挑战。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避开常见错误,顺利实施项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微网电池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方法和技术。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微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混合整数规划(MILP)在储能容量优化配置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实现了储能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具体而言,模型考虑了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运维成本以及能量平衡、储能容量和充放电功率等约束条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如数据获取困难、模型复杂性和求解器性能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微网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微网储能系统配置的研究和工程项目,旨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intlinprog函数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模型和参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